鄉鎮(街道)編制不足,人少事多,審批服務職能分散,群眾辦事多頭找、反復找、找不著、多次跑等辦事難狀況,一直是困擾基層政務服務效能提升的難題。近年來,遵義市圍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基層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進行了探索,在全力推進縣(市、區)“一窗通辦‘2+2’模式”改革的同時,同步探索開展鄉鎮(街道)“一窗通辦”改革,打造“綜合柜員制”服務模式,為基層企業和群眾提供規范化、標準化、便利化服務,著力解決基層群眾和企業辦事難問題,有效提升基層政務服務水平。
(資料圖片)
目前,遵義市全市254個鄉鎮(街道)均完成了鄉鎮“一窗通辦”改革,基本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綜合柜員制”服務模式。
群眾在政務大廳辦理業務
建好“一個中心”。統一制定印發了遵義市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參考標準,各地結合實際,在轄區內人口較為集中、交通較為便利的地方設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中心可根據人口密集、進駐部門及進駐事項情況整合完善,但應滿足本級行政權力事項、公共服務事項及下放事項的進駐和辦理需求,符合一站式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的集中式、開放式工作環境。根據國發〔2022〕5號文件要求,督促指導各地對名稱標識、功能布局、服務設施設備、標識標牌、窗口設置、事項標準化辦理以及內部管理進一步規范,按照一套辦公設備、一套便民設施、一套服務臺賬、一個群眾意見箱、一部便民服務熱線等標準統一陣地建設。迄今為止,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均已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實現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一站式”集中收件受理。
事項“五個統一”。為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圍繞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醫療保險及涉農補貼等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民生服務事項,組織梳理了遵義市鄉鎮(街道)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編制發布了清單辦事指南模板,關聯認領省級統一編制的標準化事項,實現了事項名稱、事項類型、設定依據、申請條件、申請材料五統一。目前全市鄉鎮已累計發布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56088項。
設立“一個綜合柜臺”。優化中心功能布局,改變過去“七站八所”分散辦公傳統模式,設立“一個綜合柜臺”。各地根據業務辦件量及人員結構實際情況,在綜合柜臺合理設置2-5個綜合受理窗口,實現除公安、婚姻登記等特殊事項外,鄉鎮(街道)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在綜合柜臺實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理。各地創新培訓方式,加大業務培訓,綜合窗口人員實現了從“專科業務受理”到“全科綜合受理”的蛻變,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如:赤水市通過點對點培訓、交叉學習、到市級大廳跟窗學習等方式,常態化對綜合窗口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強化業務承接能力;綏陽縣以“全能崗”為目標,通過“業務培訓+點位講解+答疑解惑+實踐操作+統一考核”方式,全力打造業務精通、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鄉鎮政務服務鐵軍隊伍。部分縣區還將全省通辦、跨省通辦業務延伸到鄉鎮(街道)。如:桐梓縣推出“成渝通辦”改革措施,全縣12個鎮便民服務中心“一窗通辦”綜合柜臺均能為成渝地區在桐群眾和企業提供醫保參保登記、社保年審、轉外就醫備案、跨省異地證件等業務辦理,實現異地就近辦。2022年,遵義市聚焦民生領域“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依托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打造醫保“鄉村通”暨“15分鐘服務圈”,將參保繳費、異地就醫備案、醫療報銷等20個高頻事項下放到鄉鎮(街道)“一窗通辦”綜合柜臺辦理。持續深化公安政務服務“九統一”,54個公安事項在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實現行業一窗通辦,鄉鎮(街道)政務服務質量不斷優化,推動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服務不缺位。
健全“一套機制”。明確職責劃分機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統籌負責所轄鄉鎮(街道)改革所需經費保障工作。按照市指導縣、縣指導鄉鎮(街道)、鄉鎮(街道)具體實施原則,市、縣相關部門負責對下級行業部門開展業務培訓,確保業務接得住、辦得了。強化制度建設機制。各地堅持以方便群眾辦事與嚴格依法行政相統一,建立健全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一次性告知制、代辦服務制等,將服務制度、服務事項清單、事項辦理流程、便民服務咨詢熱線上墻公示,窗口制作工作臺賬、一次性告知書、便民服務手冊和窗口辦事明白卡,設置意見箱(意見簿)等,提高辦事群眾知曉率,確保能辦事、辦成事、辦好事,同時,主動拓展了群眾監督面。強化監督考核機制。市政府將鄉鎮一窗改革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市委督查局將鄉鎮一窗納入日常重點工作監測,不定期開展實地督查。各縣(市、區)同步建立監督考核機制。
試點“一枚印章管審批”。結合全省“兩項改革”工作任務,在遵義市播州區、習水縣試點開展鄉鎮(街道)融合審批服務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在鄉鎮(街道)“一窗通辦”“綜合柜員制”服務模式的基礎上,試點開展“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播州區、習水縣均設立黨務(黨群)政務綜合服務中心(內設股級事業機構),整合各領域業務能力較強的專業人員劃入編制,按照“主任+副主任+窗口工作人員”形式配備機構人員,填補原來無專門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的空缺。配置完善綜合服務窗口3-5個,將受理權從審批部門(站、所)剝離出來,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辦理、窗口統一出件”的行政審批服務新模式。同時組織梳理“一枚印章管審批”服務事項,進一步精簡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減少材料,如習水縣溫水鎮原有97個事項須加蓋11個部門214個公章,通過“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蓋章部門由原來11個減少為1個,蓋章個數由原來214個減少為155個,辦結時限縮短了30%以上,便利度大大提升,得到辦事企業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通過打造“綜合柜員制”服務模式,遵義市打破了傳統服務模式,實現“不見面審批”,有效建立審批服務廉政建設防火墻,讓政務服務在陽光下運行,解決了群眾和企業辦事多頭找、反復找、找不著、多次跑等辦事難問題。通過優化窗口設置、縮減窗口數量,有效整合鄉鎮人力資源,緩解基層人手不足問題。同時,遵義市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開通了“社保銀行一體化服務平臺”,拓展政務服務方式,讓偏遠地區的老百姓可在2423個助農取款點辦理繳費、養老待遇領取等34項社保業務,業務已覆蓋全市所有村(居),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就近辦。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法
通訊員譚維靜
編輯 彭楊
二審 陳玲
三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