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安順市市場監管局獲悉,2022年以來,安順市以開展全國市場監管信用承諾試點工作為契機,圍繞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類監管、事后聯合懲戒,構建起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閉環式新型監管機制,以信用賦能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取得明顯成效。該項工作成功入選2022年全省“一市一示范”。
構建事前信用承諾體系——
明確信用承諾清單。全面梳理注冊登記、企業信息公示兩個領域的告知承諾事項,制定印發《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批實行注冊登記證明事項告知承諾清單》《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批實行企業信息公示輕微差錯免予列入異常名錄事項告知承諾清單》,其中包括投資人身份證明、法定代表人更改姓名證明等11項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公示的股東信息與實際信息不一致但未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公示的納稅總額與實際不符且實際納稅額高于公示數等26項免予列入異常名錄告知承諾,讓市場主體明晰信用承諾內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制定信用承諾文書。通過在信用網站開通信用承諾專欄,公開發布《安順市市場監管部門證明事項告知承諾書》,讓承諾對象以書面形式公開作出承諾。同時,根據不同行業監管和市場主體承諾所需要的信用承諾書樣本,結合實際分別研究制定了通用型《企業信用承諾書》《企業信息公示輕微差錯免列異事項告知承諾書》《年報公示信息修正申請書》等文書,方便市場主體填寫使用。截至目前,安順市已登記(許可、審批)推行企業名稱自助申報承諾、住所申報1580家,食品安全監管生產等各類經營主體信用承諾2200家。
規范信用承諾程序。采取自愿選擇的方式,在告知當事人可實行告知承諾信用監管事項的基礎上,由當事人自愿選擇是否采用告知承諾制方式辦理,對于不愿承諾或者無法承諾的,按照一般程序辦理:選擇告知承諾的由請人,由受理人員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中國”等開展公共信用前置審查,若有違法失信記錄的,按照一般程序辦理,經審查沒有違法失信記錄的,經與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簽訂格式化的《告知承諾書》《信用承諾書》存檔備案后,作為承諾對象的信用記錄,納入信用檔案進行管理。截至目前,安順市共簽訂并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貴州安順)公示信用承諾書6萬余條。
構建事中分類監管體系——
根據風險高低實施分類監管。聚焦風險高低指數,按不同檢查比例實施分類監管,對食品相關產品獲證企業質量安全監督檢查等重點領域檢查比例為100%,對直銷行為檢查比例為50%,對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抽查比例控制在3%左右。截至目前,共隨機抽取檢查對象8267戶次,發現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責令改正627戶次,發現違法違規行為轉案件處理程序41戶次,列入異常名錄等其他處理939戶次。同時,在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中,以食品保健品經營戶等涉老行業為主要對象,抽取檢查對象165戶,對檢查發現的41戶通過登記住所無法聯系的企業,納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并向社會公示,由相關單位依法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緊盯重點領域實施分類監管。聚焦當前市場監管的重點領域,由監管部門根據不同情況,組織人員對其承諾內容是否屬實或是否全部履行開展分級分類抽查檢查。對食品生產、特種設備獲證、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實行告知承諾制的企業,進行全覆蓋檢查,對于非重點領域實行告知承諾制的企業,在開展登記事項和公示信息抽查時,組織相關執法檢查人員一并抽查,檢查發現實際情況與承諾內容不符的,由檢查人員書面要求告知承諾當事人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條件的,依法撤銷行政審批決定,或者依法從重查處。截至目前,共完成食品及食用農產品采樣4382批次,檢查食品生產、銷售及餐飲等涉食經營主體39900戶次,發現風險隱患1756個。
按照信用狀況實施分類監管。采取信用監管和“雙隨機、一公開”相結合的監管方式,按照信用狀況對監管對象分級分類監管。對違法失信行為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管和懲戒,并將監管懲戒信息納入信用記錄。對近兩年受過行政處罰的企業、有違法失信記錄的企業,實施專項抽查。對信用狀況一般的市場主體,執行常規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信用狀況好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截至目前,根據信用狀況共開展“雙隨機”抽查2193次,隨機抽查檢查對象8217戶次,發現違法違規并責令改正624次,涉嫌違法違規轉案件辦理41次,作出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等其他處理927次。
構建事后聯合懲戒體系——
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對象認定機制。依法依規認定黑名單市場主體,對照相關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黑名單認定、異議申訴和退出機制,有關部門可依據相關司法裁判、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處理結果審慎實施聯合懲戒。同時,在食品藥品、安全生產、金融、養老、教育、文化、家政等重點領域,相關部門可根據監管需要建立重點關注對象名單制度,對存在失信行為但嚴重程度尚未達到失信聯合懲戒對象認定標準的市場主體,實施與其失信程度相對應的嚴格監管措施。
健全多部門聯合懲戒工作機制。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貴州安順)”等,實時歸集公示涉企信用信息,供各相關部門作為實施信用聯合獎懲依據,構建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逐步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目標。截至目前,共歸集公示企業年報信息21萬余條、行政處罰信息4750條、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信息6530條、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信息2715條,辦結并公示聯合獎懲信息1156條。
健全市場主體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在嚴格執行《市場監管信用修復管理辦法》《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制定印發《關于對市場主體未年報行為給予寬展期免予行政處罰的公告》,對市場主體逾期年報行為實施服務型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同時,在全省首家推出對市場主體未年報行為給予寬展期免予行政處罰的工作措施,共依據市場主體申請,依法辦理、公示移出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信息552條、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信息7條、解除個體工商戶異常狀態信息4300余條。截至目前,共為400余戶自愿簽訂信用承諾書的市場主體辦理移出經營異常名錄(解除異常狀態)手續,全部未實施行政處罰,按每戶可處1萬元以下罰款計算,共為市場主體減負近400萬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亞麗 桂榕
編輯 管云
二審 陳露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