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的投資成為鄧偉明人生中第一個IPO。
在中偉集團的官方簡介中,一半內容是對旗下貴州銅仁控股子公司中偉股份(300919.SZ)的介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預計到2018年新能源汽車將有爆發性發展,鋰電新材料產業是我們未來要打造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2014年,湖南企業家、中偉集團董事長鄧偉明決定在貴州投資新能源材料時預判。
鄧偉明近照 (受訪者供圖)
現在看來,鄧偉明對市場的預判不僅正確,且投資回報遠高于預期。
時間回到2012年,彼時已在傳統能源行業前行近20年的中偉集團開始向新能源材料發起轉型,但決定性投資卻是兩年后。
“新材料板塊,政府非常重視,出臺了系列相關扶持政策,這是利好的一方面。但是新材料行業技術門檻較高,投資密度和強度特別大,動輒需要幾億、幾十億元的資金,而且尖端人才稀缺。”鄧偉明說。
入股海納新材,引入國際高端人才,開啟全球化戰略......做了進入市場的大量準備工作后,2014年9月27日,西南最大鋰電產業園——貴州中偉集團鋰電新材料產業園開工,也就是現在的中偉股份,原因簡單:貴州有“鋰”。
中偉股份廠區一角 (企業供圖)
開陽、福泉、甕安擁有磷礦儲量近100億噸,磷礦開采量近4000萬噸/年;銅仁錳礦石資源儲量超過7億噸、居亞洲第一,從資源稟賦看,貴州具備豐富的磷礦資源、錳礦資源和硫鐵礦資源,為生產電動汽車鋰電池及其鈷、鎳、錳等核心金屬元素提供充足的礦產資源。
自2015年中偉銅仁(上市主體)產業基地投產,企業一路表現出強勁的發展速度與良好的市場效應。近三年,中偉股份核心產品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出貨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去年還登上“中國上市公司創業板上市公司價值50強”。
最近,鄧偉明忙著以貴州、湖南、廣西產業基地為案例在印尼投資新項目。而對于在貴州新能源材料布局的進一步規劃,中偉股份旨在圍繞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新能源材料綜合服務商目標來展開,即按照原礦冶煉——原料精煉——新能源材料制造——終端循環回收”的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不斷提升經營能力、管理效率、組織效益,夯實國內基地、加速全球布局。
中偉股份技術人員調試設備(企業供圖)
在鋰電池這條產業鏈上,政府與企業同行“一條船”,要增強企業整合內外資源,不斷完善國際化布局的后勁,中偉股份希望政府可以持續優化金融環境,保障資金服務;同時,持續出臺人才引進政策,滿足公司對優秀科技人才的需求,打造多層次的科技創新團隊,在科技創新方面加速實現新突破。
“十四五”開局,貴州省出臺《關于推進鋰電池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成為全國首個從省級層面對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明確扶持政策的省份。
今年3月1日,中偉股份首期年產8000噸鈉電項目在銅仁正式投料,不僅意味著中偉股份實現鎳系、鈷系、磷系、鈉系四大材料體系全覆蓋及大規模量產,更是標志著中偉股份進一步從初級配套走向全產業鏈中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亞麗
編輯 朱登芳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