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和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財分中心發布的最新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明顯回升,達到120.9點,環比上升6.9點,同比上升3.7點。
據介紹,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包括消費者評價指數和消費者預期指數兩大核心指數。其中,消費者評價指數為120.9點,較上季度上升6.9點,同比略升1.7點。消費者預期指數同為120.9點,環比上升6.8點,同比上升5.6點。
報告稱,本季度各項主要指數態勢基本相同,同時環比和同比均上漲,且環比上升幅度更大,說明本季度消費者對于上海市經濟發展現狀的評價和對未來的預期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升,購買意愿有所增強,對收入和就業的預期也隨之調整。
報告分析指出,一季度消費者信心之所以延續回升的態勢主要在于:一是本季度召開的全國兩會和政府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奠定了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調,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等發展目標增強了消費者對經濟平穩發展的信心;二是1季度國內經濟加速增長,外貿激增,投資和消費均超過預期,這一方面是由于去年的基數較低,另一方面也釋放了經濟發展形勢良好的信號;三是隨著疫苗的大量普及,世界經濟也有望逐步邁上復蘇之路,這都提振了消費者的信心。
雖然長期向好趨勢不會動搖,但短期上海市經濟在金融穩定、創新發展和結構轉型等方面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為此,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財分中心主任徐國祥建議:
首先,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循環中心節點。一方面提升區域合作能力,加快形成長三角一體化、構建新城節點城市和完善經濟發展格局,另一方面要著力培育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和全要素市場,全力以赴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其次,加快在線新經濟產業的前瞻性布局,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在疫情背景下,加速了各大產業的線上化進程。上海市在線經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應進一步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培育數字化場景和培養相應的從業人員等措施,開啟上海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再次,關注低收入群體,著重提升就業能力。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盡管各項指數均有上升,但低收入群體的各項主要指數環比變化幅度較小,因此對該群體的就業應給予特殊的關注,通過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提升低收入群體的就業能力,以適應經濟轉型和外來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