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藍思科技公布2020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9.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9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8.3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75.8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55%;基本每股收益1.12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0.65%。
藍思科技董秘鐘臻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充分發揮優質客戶資源、產品資源、供應鏈垂直整合、智能制造等核心競爭優勢,及時滿足了下游客戶大量、高質、順利交付需求,公司不但圓滿完成了全年經營目標,實現了連續多個季度的高效、高質量發展,而且為未來五年公司在消費電子及汽車電子領域零組件及組裝業務的垂直整合一體化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比例分紅回報投資者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藍思科技資產總額達到79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9.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42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8.65%。2020年四個季度,藍思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69.5億元、86.2億元、105.2億元及108.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2億元,10.29億元、15.20億元及14.64億元,連續多個季度實現穩定增長,展示出優質基本面和良好發展態勢。
一位通信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藍思科技在2020年疫情之下,仍然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顯示出了龍頭企業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在穩經營、促生產的同時,公司自身造血能力進一步強化,可成可利的金屬業務的納入,組裝業務的前期鋪墊,核心客戶各類新品、新材料應用的推廣等多個項目均有序展開。
充裕現金流也成為公司的競爭優勢之一。2020年,藍思科技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達到75.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2.5億元增長4.55%,另外,定增閑置募集資金用來補充流動資金的部分,也大大夯實了藍思在業務布局、財務狀況、長期戰略等多個方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在經營業績、經營質量同步提升的同時,藍思科技重視投資者的合理投資回報,實行持續、穩定的利潤分配政策。截至2019年,藍思科技已共計派發現金紅利27.77億元,年度分紅總額占當期合并報表中均在15%以上,最高達47.14%。2020年度,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3.5元(含稅),占合并報表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35.55%,達到17.4億元。
長周期業務發展方向明晰
“2020年公司立足自身優勢,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布局上下游產業,核心競爭力得到大幅增強,為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周期奠定了堅實基礎。”鐘臻卓說道。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藍思科技加碼了核心產業布局,通過定增募資150億元擴建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穿戴業務產能以及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以99億元現金收購可勝泰州和可利泰州兩家金屬機殼與結構件子公司,切入金屬結構件大市場;以自有資金2.45億元攜手晶盛機電設立藍寶石合資公司等。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藍思科技除了智能手機業務快速增長外,平板電腦、智能穿戴、智能汽車等業務,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公司業績的重要增長點。
據悉,公司圍繞智能駕駛艙及周邊結構件研發,已經向客戶批量供貨了包括車載電子玻璃及組件、車載中控屏(結構與功能零部件及組裝)、儀表盤組件、B柱、車載裝飾件、車窗玻璃及車身結構件、后視鏡、導航儀等諸多種類的產品。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藍思科技第一階段以手機前后玻璃蓋板為起點,逐漸覆蓋智能手機其他領域例如金屬機殼和整機組裝。第二階段邁向可穿戴設備,例如智能手表等的觸控顯示模組和藍寶石/陶瓷后殼蓋板以及整機組裝。第三階段則進一步向汽車電子領域例如中控儀表屏幕蓋板和車窗、B柱等以及醫療電子領域設備組裝等方向開拓,近幾年業務發展方向已經明晰,一站式服務平臺雛形初現。
鐘臻卓表示,下一個五年,公司將以現有綜合性平臺為基礎,繼續將更多的解決方案能力豐富到平臺中來,并繼續向上游提高化工、刀具、拋光、模切、研磨切削、印刷、包材等原材料的自制比例;通過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在各個園區推廣應用,提高效率和良率,節約人工成本;積極向下游更廣泛的智能終端市場縱深發展,將公司的玻璃、金屬、藍寶石、陶瓷、塑膠、觸控、組裝等各類產品與服務向客戶大力推廣應用,打開創新型產品在智能汽車市場的空間,擴大公司對智能汽車、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家電、醫療設備等行業的銷售規模,不斷拓展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