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蒙草生態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2.32億元,同比增長280.77%;實現扣非凈利潤1.77億元,同比增長1269.92%;基本每股收益0.11元,同比增長175.00%;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22元(含稅)。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蒙草生態凈利潤大幅提升,在研發投入繼續擴大的情況下,進入發展快車道。原因在于公司的優質項目收益上漲,通過特色種業體系及大數據技術監管決算,保障工程質量,提高毛利率。”
持續推進草種業發展
對于業績的增長,蒙草生態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國家特色種業種質資源庫”的建設,并且同步拓展鄉土植物研究和生態工程,主動在生態修復、草種業發展、數字創新、科研技術、運營管理等方面布局,從而實現了公司的穩健發展。
報告期內,蒙草生態實現營業收入25.42億元。其中,近三年蒙草生態種業體系營收超3.5億元。
在全國工商聯農業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孫文華看來,種業和生態修復技術是蒙草生態的核心競爭力,目前企業正處于戰略機遇期,公司應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機遇。孫文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種業科技是國之大計,需要整合多方力量,蒙草生態不僅可以在產學研方面積極和院校合作,更可以把研發機構開設到周邊國家,吸收前沿經驗,拓展自研種業的外貿經濟。”
在種業發展方面,蒙草生態創新研發出了草種混合配制而成的種子生態包,并將其應用到修復項目中,同時逐年增加種子生態包中草種品種的數量,讓生態包的應用數量實現了逐年提升,近三年分別是195種、430種、543種。
蒙草生態表示,公司研發的濕地等特色草種,用于礦山、草原、城市綠地、荒漠等生態修復,通過自建種業研發體系,已經實現用鄉土植物修復生態,并形成了可持續的模式。
用數字技術導航綠色產業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為1.42億元,同比增長102.38%。目前,蒙草生態正通過“種業+數字”的模式和路線,積極探索把應用數據智慧助力種業發展、構建綠色生態結合起來的新道路。
一位接近蒙草生態的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接下來,蒙草生態將建立特色種業數字化系統,讓特色種子知道在哪種、怎么種,實現種業數字化一張網,從而解決生態、生產、環境所用優質種子需求,推動種質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產業優勢。
張孝榮說道:“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并提出了2035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目標,政府出臺多項鼓勵政策,指導和規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此外,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布局,蒙草生態需盡快推進重要生態屏障建設,擴大公司經營規模,推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進程。”
“生態不僅僅是實現‘綠色’,更需要營造舒適的‘人居環境’。鄉村振興是我國的重要戰略,農村的軟環境如蚊蟲叮咬等問題目前較為突出,蒙草生態應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加強鄉村振興領域的開發,推動公司全方位發展。”孫文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