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今年又是一個樓市調控大年!
回到“計劃經濟”了嗎
有媒體統計,2021年才過了7個月,全國房地產市場累計調控次數超過了320次,中央各部門直接下發的調控政策就有46次。從房地產開發,到貸款,到限購再到二手房交易等等,貫穿房地產交易的各個環節。
那么,7月28日,武漢市房管局的一則通知,直接讓武漢率先進入到了“憑房票買房”的時代,“房票”再出江湖。
根據官方的公告,購房先申請購房資格,符合條件才能領到購房的“房票”,有效期60天。在完成公示后,一張房票一次只能登記一個樓盤,登記一次后即時鎖定,不能再去別的樓盤登記,等到開盤銷售后,購房資格認定結果自動解除鎖定。
什么意思呢?簡單點說就是,你買房先要進行官方評估。大家要知道,以前都是購房人自我評估是否有購房資格,或者中介、開發商協助評估,然后交定金、首付,去網簽。
那么,現在你買房,要先在官方網站上申請,過審了,拿到一個電子版的“房票”,才能啟動購房程序。不只是新房這樣,二手房網簽也需要有房票。
所以,這個政策一發布,就讓很多人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好像回到了計劃經濟時代!
消除套利空間
但實際上,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此一時彼一時,過去票證時代是物資緊缺的時代,沒有辦法,只能發各種各樣的票,然后根據票來購物,那現在房地產可不是這個情景。
房地產市場從總的供求角度來看,應該講是供過于求,但是結構不平衡,最關鍵的是由于現在房地產調控,很多地方急于求成,所以對新房的限價措施是剛性的,但是對二手房市場的實際成交價卻缺乏管控力。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的倒掛,那么直接就導致了一個巨大的套利空間。
現在不少地方只要買到新房,相比于二手房市場上的價格,相差少則上百萬,多則大幾百萬。這種情況在深圳年初的時候,就特別流行,就出現了套利空間,甚至在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打新”的概念。
不僅深圳有,上海也有,大家湊錢,有名額的出名額,有資金的出資金,因為只要買到就等于賺到。這樣一來的話,實際上對于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很多政策就大打折扣。所以,我想武漢這一次出“房票購房”政策,也是有針對性的,就是要消除這種套利空間,同時擠出一部分偽需求,讓這個市場相對平衡一點,更真實的反映供求。
所以,不能簡單歸納到計劃經濟這么一條老路上去,他是市場經濟之下,價格管控的一個新舉措,消除的是套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