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碳金融大軍,各地都行動了起來。一個亮點是,通過發放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有效打通碳配額質押的各環節和流程,盤活企業的碳配額資產,是各省份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有益探索和創新實踐。
8月8日,河北省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落地,先期按照碳配額給企業2000萬元貸款額度,這也標志著河北碳金融拉開帷幕。
不僅是河北,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以來,多地積極參與其中,主動對接銀行、企業。截至目前,山東、浙江等地已落地了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
對此,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拿碳排放權來進行質押貸款,是對企業進行綠色低碳環保高質量發行的一種貸款機制,通過綠色貸款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貸款成本;同時,引導企業重視碳排放權、重視碳約束背景下的經濟發展質量,對于我國整個的產業轉型,有更直接的推動作用。
多省份碳金融拉開序幕
碳排放權配額質押貸款是銀行以生態環境部門核發的碳排放權配額為質押,根據全國碳市場交易價格、企業自身生產經營情況等因素,綜合為企業發放的貸款,可有效幫助企業盤活碳配額資產、降低授信門檻,解決節能減排企業融資難、擔保難問題,充分發揮碳排放權交易在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之間的聯通作用,通過金融資產配置,引導實體經濟綠色發展。
河北是能源消費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產業結構以重化工為主。“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降低25%以上,碳排放強度大幅降低,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為碳達峰、碳中和奠定了堅實基礎。
“碳交易市場能夠促進控排企業注重碳排放權管理,倒逼技改,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遠景目標。由此進一步產生的碳金融市場,在未來也具有非常大的暢想空間。”河北碳排放權服務中心首席業務官郝杰表示。
如今,河北省通過發放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減輕企業減碳壓力,優化企業的碳配額設置。
8月8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河北建投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興業銀行石家莊分行簽訂了碳金融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河北碳金融拉開帷幕、碳服務進入快車道。此次,興業銀行石家莊分行、河北西柏坡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河北建投融碳公司也簽訂了碳質押融資協議。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處長馮軍會介紹,這是河北第一筆落地的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首筆處于探索階段,先期按照碳配額給企業2000萬元貸款額度。如果企業的生產工藝好、節能水平高,它的碳配額就可能有富余,這些富余的碳配額可以拿到市場上出售。聯合銀行實行碳配額質押,能夠優化企業的碳配額設置,也減輕企業的減碳壓力,促進企業的低碳轉型。”
山東省也不甘落后,該省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由日照銀行7月21日為山東煦國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發放。
煦國能源是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的配套熱電企業,與日照銀行合作多年,近期,因業務擴大出現資金需求。日照銀行嵐山中心支行會同人民銀行日照市中心支行上門服務,針對企業61萬噸碳排放配額,制定了以碳排放配額質押進行融資支持的服務方案,成功為煦國能源辦理了“綠碳貸”3000萬元。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轉型勢在必行,將走向更高質量的綠色低碳環保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此背景下,銀行對企業發放助力雙碳經濟的綠色貸款,實際上是一種良性的引導作用。”王紅英說。
強化企業的碳約束
從“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莊嚴承諾,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我國碳減排市場化正式步入新階段。
如今,“中國‘雙碳’經濟時代來臨,企業必須在碳約束的背景下,去發展一些綠色低碳環保的產業模式,提高其內在的質量。”在王紅英看來,“雙碳”目標時間緊、任務重,強化企業的碳約束非常必要。而綠色金融就是一個很好的抓手。
但同時要看到,目前在我國的經濟結構中,以化石能源為主的傳統產業比重還比較高,在經濟轉型的時間窗口內,很多行業企業都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包括銀行以前靠所謂的重資產進行質押式的貸款模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此背景下,由碳排放權做質押引導企業轉型,銀行也需要不斷推出更高質量的貸款產品。
此外,在“雙碳”經濟背景下,在對企業進行綠色貸款發放的過程中,實際上相關的銀行貸款規定也會有一定的調整。比如提高對一些重視碳排放的企業碳排放權質押的貸款規模,降低利率;對于那些沒有或者不重視碳排放權的企業,限制貸款以及提高利率。以此激發企業重視“雙碳”經濟時代的到來。
從企業層面來看,尤其是一些中小微制造業,在“雙碳”經濟之下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加上整個經濟社會的調整,會對一些重資產行業、中小微企業帶來沖擊。
基于此,王紅英建議,傳統的質押貸款要與碳排放權的貸款相互結合起來,科學地應用,由之前傳統的質押貸款為主,逐步走向傳統貸款與綠色貸款融合,最終再以碳排放權質押為主的綠色貸款。同時也需要注意,要通過合理的綠色金融手段,來合理地引導企業加快有序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