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江蘇海安曝出,夫妻鬧離婚,不爭財產只爭寵物狗,法院判決,寵物狗歸王某所有,趙某可適時探望。《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2065億元,比2019年增長2%。
科技和城鎮化提升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生活環境大為改善,貓抓老鼠狗看門,小動物的功能性實用需求在減退。改變的還有以傳統家族為社交圈構筑的精神生活方式,更多年輕人早早離開家鄉求學工作,在獨居年輕人增多的另一面是空巢老人也在同步增加,孤獨群體的體量隨之增加,小動物能起到很好的排遣孤獨感的情感慰藉作用。
“寵物蛋糕4寸要300多元,狗窩貓舍便宜的也要幾百元,去一趟動物醫院輕松過千。”貴價說到底是因為“它經濟”目前處在野蠻生長的初始階段。雖貴尤養說明,歷經數千年,小動物們完成了從動物到家人的角色轉換。人類建立連接的方式大抵有三種血緣利益和情感,而與小動物建立連接的方式從利益轉化到了情感的階段,比起人類的繁復,與小動物建立的情感連接更為簡單。養寵物上升到了滿足人精神需求的層面,那么物質的代價只要付得起多數人都會愿意付。
養寵人一面喊貴,一面節衣縮食也要養寵。寵物消費真的貴嗎?《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藍皮書》數據顯示,參與調研的寵物零售門店,51%處于略微盈利狀態。不少甚至很難收支平衡。消費者花貴價,商家沒賺到錢,究其根本是供需未匹配。原因有三:一是寵物消費相關的多元化需求增長速度過快,寵物的衣食住行醫教娛游全方位需求井噴,供給側從產品研發、原料供應、生產制造到物流分銷全產業鏈的建設,未能與需求匹配;二是寵物參與人類社會生活的相關體制機制建設有待完善,未能很好解決寵物、養寵人與其他人、其他社會要素持續友好相處的關系;三是寵物作為家庭成員的配套產業及生態系統尚未建立,相關領域人才隊伍和服務機制建設有待完善。
“它經濟”讓人看到了情感消費的巨大需求市場,年輕人愿意為孤獨買單,獨居、空巢老人愿意為陪伴買單,消費行為折射出社會結構的變化。當寵物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家庭成員,作為經濟體的全產業鏈商家也應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