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上市險企1月保費數據已出爐。其中,7家上市險企壽險總保費共計4850億元,6家上市險企財險保費收入1402億元。而在數據公告披露后的首個交易日,保險板塊股價走強,多只個股大漲。
同期,多家機構發布對保險行業的研究報告,定調保險股估值研判方向,其中,多次被提及的是從年后起,主導保險板塊走勢的更多是基本面的預期,這或也解釋了為何保險股走出新一輪行情。
在多家券商機構看來,盡管1月份負債端數據同比承壓,但考慮到主要受春節假期等外部因素影響,代理人展業受限,因此行業整體仍然顯示出較好的改善跡象。此外,從2月起,行業迎來全面復工,負債端展業能力有所恢復,更為令行業振奮的是消費需求持續復蘇,因此多機構看好行業后市發展,基本面修復可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外,上市險企普遍進入轉型改革深水區,加速推進拐點到來。
比如中國人壽在去年上半年開始在個險渠道實施"眾鑫計劃",提升產能,華泰證券認為,代理人的NBV產能預計在2023年繼續提升,有望抵消人力規模下降對NBV的影響。另外,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壽險銷售環境逐步改善,積壓的保障需求也有望逐步釋放,利好代理人展業。
陽光保險則在個險渠道專注價值轉型,差異化經營策略和代理人制度推動匹配市場需求并提升隊伍產能。據統計,陽光人壽核心的活躍代理人數量基本保持穩定,但活躍代理人人均產能在去年上半年實現了20%的正增長,體現了代理人提質增效的成果。
財險方面,陽光保險持續深耕風險定價能力,在精細化的成本管控之下,陽光財險賠付率由2021年的66.6%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64.3%,費用率也持續下降,2022年上半年達到34.5%,基本面改善顯著。
開源證券最新研報預計,壽險方面,2月新單同比有望改善,預計2023Q1 上市險企NBV同比增速有望轉正;展望看,全年儲蓄型產品需求仍然將保持較高水平,保障型產品需求或隨居民收入預期共同修復。財險方面,部分消費需求或隨著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和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推出而提前透支,短期內乘用車銷售或承壓,傳導至車險保費有所波動,但隨后或將隨經濟復蘇有所修復。
浙商證券表示,受經濟復蘇利好,保險負債端有望持續修復,資產端亦將伴隨權益市場向好、利率上行及地產風險緩釋不斷改善。保險板塊當前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安全邊際高,資負共振驅動板塊上行,維持行業“看好”評級。
信達證券研報表示,整體看,各大險企壽險改革進程逐步深入,壽險業務表現提升效果逐漸顯現,目前線下經濟活動也逐步恢復正常,后續隨著各大險企2、3月份(后春節時段)營銷活動的深入開展,產品供給端也有望迎來更多增量,我們認為壽險月度保費或有望從2月份起迎來更多邊際改善,另外在2H22相對較低同期基數和儲蓄型產品需求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主要上市險企壽險NBV缺口也有望逐步收窄。
申銀萬國研報指出,經過近期一輪調整,A股壽險公司歷史估值分位已經退回到6%-13%的底部區間。當前行業處于低負債端預期的印證過程,2-3月啟動業績二次沖刺、4月會計準則切換下利潤有彈性、經濟向好及低基數下投資端將明顯改善,強烈看好保險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