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潘亦純)“保險中介與保險公司一樣重要,尤其對制衡和推動整個保險市場健康發展而言,保險中介的力量非常重要。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的同時難以兼顧需求者的管理、維護和服務,因此,需要和保險中介合作達成共贏。”中國人民大學保險系主任、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魏麗在3月7日的中國壽險專業中介營銷峰會上表示。
近年來,壽險行業邁入深度轉型期,人身險原保費收入增速持續放緩,壽險專業中介渠道卻逆勢上揚,2018年至今,這一渠道的保費增速均在20%以上,明顯高于行業整體發展速度。
(資料圖)
不僅如此,從更早前的2016年開始,壽險專業中介渠道每年的市場份額都在提升,2022年,專業中介渠道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壽險公司直銷渠道,達6.1%,從第四大渠道躍升為第三大渠道,這些數據都表明,專業中介渠道在壽險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發重要。
信泰保險董事長譚寧認為,專業中介發展具備專業、制度、人才三方面優勢,專業優勢即專業中介能站在客戶立場,提供更專業的保障方案;制度優勢即專業中介更市場化,經營機制更靈活,能一定程度消除傳統基本法的弊端;此外,中介機構能吸引更強自我經營能力的人才加盟。
譚寧預判,未來5到10年,專業中介渠道在市場的地位和份額仍將不斷提升。
大童保險服務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蔣銘也有類似看法,他在峰會上表示,隨著保險行業日益成熟,產業鏈專業分工的時代已經到來,一個國家的保險業走向成熟的信號就是中介崛起。
不過,蔣銘認為,保險產品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專業性的特點,服務才是中國保險業未來需要改進的主要方向,中介平臺應該在售后服務端幫客戶走完“最后一公里“,讓客戶簡簡單單地拿到理賠款。
當前,壽險行業仍處轉型期,專業中介機構該如何發力?
泛華保險銷售服務集團總裁寇超提出,在壽險行業轉型期,保險中介要以新產品、新服務推動保險行業客戶服務、專業賦能和開放平臺的生態建設。一是關于客戶服務的生態。客戶的服務生態應該從橫向、縱向及存量這三個領域著眼重構,例如在縱向延伸打造“保險+康養”服務,在橫向打通金融產業鏈,鏈接“保險+財富管理”,在存量市場打造“保險+保單管家”等;二是關于內部銷售人員的生態。打造線上線下的數字化賦能體系,在拓客、展業、客戶管理、團隊管理等全方位、多鏈條地進行賦能;三是關于開放平臺的生態。在目前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保險行業需要鏈接更多的客戶進行服務,保險中介特別是中小代理公司更需要數字化的后臺。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