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2023慧保大會報名通道,期待您來!
“惠民保”無疑是近幾年出現的又一現象級保險產品,憑借低門檻、高保額、帶病體可投保等特性,迅速在全國推開。然而與三年前大家普遍關注的“什么是惠民保?要不要投保?”不同,而今擺在用戶面前的更多是要不要繼續投保,對于參與主體企業則是要不要持續深耕。
(資料圖片)
最新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國共上線246款普惠險產品,累計保費規模約320億元,總參保人次達到2.98億。
針對惠民保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產品變化等現實話題,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聯合圓心惠保近期發布了《惠民保發展模式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求解惠民保的持續發展路徑。
01
246款惠民保產品背后:參保、理賠數據差異懸殊
2015年,深圳市推出“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被視為惠民保的雛形,隨即從2018年起,廣州、珠海、南京等地陸續推出類似產品;2020年,惠民保產品在全國迅速落地,也被正視看作惠民保開啟的元年。
因為缺乏統一官方數據口徑,此次《報告》經核實不同口徑得到數據,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國共上線246款惠民保產品,累計保費規模約320億元,總參保人次已達2.98億。
上述調研惠民保產品覆蓋了28個省市、150多個地區,其中省級產品34款、全國性產品12款,大部分的產品仍是地級市產品,惠民保充當基本醫保延伸和補充角色。
惠民保產品運營情況各地區差異性明顯,特別明顯的指標體現在參保和理賠方面,而這種差異仍取決于政府參與程度。據統計,有79%的產品屬于政府指導,約3%屬于政府主導。
而在可獲得數據的86款產品中,產品參保率的均值為19.3%,其中51款產品的參保率在15%以下,參保率最高的產品為2022版“浙麗保”,高達92.1%,得益于當地政府的強推動。
目前公開層面極少公布賠付信息,《報告》指出,政府支持力度較大的產品信息相對公開,其中部分產品還設置了待遇動態調整機制,一旦賠付率無法達到預期要求,便會通過提高報銷比例、降低免賠額和擴大特藥目錄等方式優化惠民保的待遇水平,并對先前出險但符合調整后報銷要求的費用進行追償,最終全年賠付率可以達到80%乃至90%以上。相反,那些政府參與程度有限的產品,則其賠付率將很難保證。
02
根據5大一級指標22項二級指標,設立惠民保價值評估體系
歷經3年快速的發展迭代,各地惠民保也由“一城多險”向“一城一險”的形態轉變,地區差異明顯,為了對不同產品按照統一標準進行價值評估。本《報告》對246 款惠民保進行梳理分析后,基于當前可獲得產品信息的實際情況,參考社會保障研究學者在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方面的經驗,基于綜合性、時次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考慮,設置了惠民保價值評估指標體系。
其中包括可持續性(A)、住院自付費用保障水平(B)、住院自費費用保障水平(C)、特定費用保障水平(D)、普惠性(E) 五大一級指標,并下分22 個二級指標。
基于上述指標,本《報告》用熵權 TOPSIS 法建立惠民保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對可搜集數據的78款惠民保產品應用價值評估體系進行綜合排名。結果顯示,浙江省惠民保的整體價值相對偏高,排名前十的惠民保中有半數屬于浙江省。此外,如當地政府推動力度較大的河北省唐山市的“惠唐保”、云南省楚雄州的“楚雄惠民保”價值也較高。
03
惠民保可持續經營仍待多方協同解決
盡管惠民保在過去三年推出的產品數量有增加之勢,不過隨著基數的增長,全國總參保人數的增速明顯放緩。《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惠民保累計超4000萬人參保,2021年參保人次達到了10117萬,同比增長近150%;2022年的參保人數約為15800萬,同比增速降到56%。
各地之間差異化也進一步顯現,如浙江省政府對惠民保十分重視,根據浙江省醫保局公開信息,2022年度浙江省惠民保產品的平均投保率為53.34%,總承保人數達到 2969.25 萬人,續保率平均為 80.9%,而湖南等部分地區產品上線僅一年便退出市場。
對此,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認為,商保參保率要達到當地基本醫保人群20%至30%,基本可以實現持續經營。
事實上,惠民保與其他商業健康險經營面臨同樣的困擾,購買惠民保的健康用戶,如無理賠需求責任期內對產品的感知很弱,而后逐漸選擇放棄投保。據《報告》調研顯示,惠民保參保的人群平均年齡都是在50歲左右,平均年齡偏大。
健康人群的淡出,更多非健康體人群加入,從而增加了產品的經營壓力。因此如何增強服務頻次、服務品類,增強投保人的可獲得感,讓更多健康體以及年輕用戶加入,成為惠民保保持良性運營的關鍵。
惠民保的持續發展仍需要多方協同,朱銘來對此指出,從政府層面而言,探尋多元化籌資模式、提升數據開放與共享水平、加強針對性監督管理、推動優勢資源整合;企業方面,則建議避免盲目跟風、合理設置產品保障責任、升級增值服務、引入健康管理;探索新市民投保路徑、積極應用科技,優化產品體驗等舉措。
? 更多信息,詳見報告內容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