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利用擔任中華聯合財險旗下支公司經理職務的便利,伙同外部人員魏某某,通過虛構資料、虛假理賠的方式,騙取自家保險公司兩百多萬元的保險理賠款。”
(資料圖)
日防夜防,“內鬼”難防。
沒想到作為一家財產保險公司支公司的女經理,竟主動和外人相互勾結,通過虛構資料、虛假理賠的方式,騙取自家保險公司兩百多萬元的保險理賠款。
然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女經理的“秘密”被當地保監局調查時發現,女經理和同伙最后也落了個鋃鐺入獄的下場。
01
女經理提議騙保
日前,裁判文書網公布一則二審刑事裁定書,將中華聯合財險五家渠分公司105團支公司(下稱:中華聯合財險105團支公司)經理張某伙同外人魏某某騙取自家保險公司理賠款的細節公布于眾。
從文書得知,張某是位70后女性,2016年至2019年期間,張某在中華聯合財險105團支公司擔任經理職務,負責這家支公司的整體業務。
2017年冬天,以承包土地搞種植為業的魏某某來到張某處購買車險,二人因此相識并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8年4月的一天,張某在她辦公室跟魏某某說起家里情況,稱其家庭條件困難。為了改善現狀,張某主動提議,讓魏某某搞幾張假的土地承包合同,由她來用假合同騙取保險公司的理賠款。
魏某某倒也聽話,隨即便撥打辦假證的電話,用一百多塊錢買了三張假合同,然后以自己、妻子及老丈人的名義在張某負責的中華聯合財險105團支公司進行投保。
原本魏某某承包的田地只有1200畝,而其妻子和老丈人名下沒有承包任何土地,但為了能從保險公司多騙一些保險金,其在三份合同上一共填寫了10211畝田地。
張某答應按照假合同上填寫的10211畝土地為魏某某進行承保,魏某某則許諾理賠后給張某一些好處。
之后,魏某某將假合同交給張某,沒過幾天張某就告訴魏某某說系統審核通過。
02
騙取理賠款248萬
2018年,在棉花播種完之后,當地開始出現大風、病蟲害。
張某讓魏某某報災索賠,并讓魏某某跟隨她以及另外兩名支公司員工一起去地里拍照驗標。
魏某某的妻子及老丈人也曾被拉去棉花地里和中華聯合財險的工作人員一起舉牌拍照,老丈人稱不知道拍照是用來干什么的。
而所謂的驗標,也其實是找別人的受災地進行拍照,然后由張某走理賠流程。也就是說,魏某某投保的土地和報災索賠的土地有時壓根不是同一塊地。
驗標期間,張某也沒有對土地進行實際測量,而是對同事說目測一下面積就行,然后按合同面積承保驗標,接著進行系統錄入。
驗完標后,張某讓魏某某準備收錢,隨后支公司陸續給魏某某及其妻子、老丈人的銀行賬戶打錢。
其中,妻子和老丈人銀行卡上的錢,被魏某某將部分轉賬給張某,部分轉到了自己名下的銀行卡。
2019年4月,張某讓魏某某就2018年投保的土地進行續保。續保后,魏某某又在這一年報災四次,張某負責的支公司對此都進行了理賠。
最后,據法院查明認定,2018年至2019年期間,支公司經理張某伙同外部人員魏某某,通過魏某某報案,張某帶領支公司員工編制虛假資料、虛假驗標、虛假理賠的方式,分10筆從中華聯合財險105團支公司套取保險理賠款約279.92萬元,其中除了約31.83萬元是真實土地的理賠款外,其余約248.09萬元均是虛假理賠款。
03
二人雙雙鋃鐺入獄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墻。2019年10月,這件事引來了中華聯合財險五家渠分公司和當地保監會的調查。
調查期間,張某本想讓魏某某對此事隱瞞,不要對調查人員說實話,但魏某某感覺張某是想把騙保的事情推脫到自己身上。于是在配合調查期間,魏某某選擇了先發制人,索性將其和張某的所作所為“全給撂了”。
不過,好在二人在事發后將虛假理賠的保險金全部退還給了中華聯合財險五家渠分公司。保險公司沒有因此遭遇太大經濟損失。
法院審理認為,張某作為保險公司經理,利用職務便利,伙同魏某某通過編制虛假合同,虛增土地面積,虛假理賠的方式騙取保險理賠款約248.09萬元,數額巨大,二人均構成職務侵占罪,屬于共同犯罪。
最終,法院以職務侵占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4年7個月,處罰金3萬元,判處魏某某有期徒刑4年,處罰金2萬元。
張某和魏某某對一審判決并不服氣,之后紛紛提起上訴。但二審法院經過審理,認為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故駁回了二人的上訴,維持原判,并將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科技金融在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