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4月27日電(梁曉云)4月26日,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發布《2023中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經濟恢復向好、氣溫正常偏高等因素預計將推動用電較快增長,預計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為9.25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左右。
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3.6%,預計第二、三、四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為9.4%、5.1%、10.3%,受上年基數影響,第二、第四季度用電增速或顯著高于第一、第三季度用電增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全國最大負荷為13.7億千瓦,比上年增長6.5%,出現在夏季。冬季全國最大負荷在12.8億千瓦左右,出現在12月。”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長鄭海峰在發布報告時表示,全國最大負荷增速接近電量增速,夏冬雙高峰特征明顯。
從電力供應看,預計2023年全國新投產發電裝機容量2.8億千瓦,比上年增長40.3%,連續第二年創歷史新高。
其中,煤電投產有望加速推進,將有力提升電力保供能力及系統靈活性。考慮到年末投產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預計全年投產規模在3500萬-470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4%-66.5%。
此外,燃氣發電新投產裝機規模有望創歷史新高。預計2023年燃氣發電新投產裝機容量在900萬-140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0%-112%。
值得一提的是,抽水蓄能電站投產規模將維持高位。報告預計,2023年,河北、山東、福建、河南等8省份合計9座抽水蓄能電站將陸續投產,規模達到585萬千瓦,比上年減少33.5%,僅次于2022年投產規模,位居歷史第二,是“十三五”時期抽水蓄能電站年均投產規模(169萬千瓦)的3倍多。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院長)、黨委書記歐陽昌裕表示,預計到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8.4億千瓦,比上年增長10.8%。其中,火電裝機比重首次低于50%,太陽能、風電則躋身裝機前三。
綜合電力需求、電力供應情況,并考慮備用容量、機組檢修/受阻、跨省跨區互濟等因素,預計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平衡偏緊,局地高峰時段電力供需緊張。
鄭海峰建議:一是加強煤炭、天然氣供應及氣溫、來水等因素的跟蹤監測、風險識別與預警,針對極端情況做好應對預案;二是統籌協調各類電源供應能力,加強機組運行維護管理,確保保障性、支撐性電源應發盡發;三是充分挖掘跨省跨區互濟潛力,利用大電網地域差、時間差、溫度差等特性靈活開展跨省跨區電力支援;四是按照“需求響應優先、有序用電保底、節約用電助力”的原則,加強需求側管理。
歐陽昌裕表示,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進程中,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重心和壓力也將逐步向電力系統轉移,需要深刻認識能源安全風險的復雜性、電力安全保供的艱巨性、維護電力供需平衡的重要性,加快實現電力治理現代化,穩步推進源、網、荷、儲、數、智協同發展,確保電力供需平衡。
編輯:雷文芝
版權聲明:未經新華財經書面授權許可,嚴禁任何個人或機構以任何形式復制、引用本文內容或觀點。
免責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