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中國游客出國后,供需天平會發生變化,物價也會水漲船高。一些人也擔憂,當地人與中國游客的摩擦很可能會頻繁起來。疫情前的那些年,大量中國人出國旅游,大聲喧嘩、隨地吐痰、無視公共秩序、哄搶自助餐食物等問題一度成為話題,甚至還影響了中國的國際形象。
中國游客很快又會成為海外各大景點的一道風景線。當下的中國面對的國際環境與幾年前已經很不一樣,尤其在很多西方國家,民間對中國的好感度一直在下降。當中國游客再度走出國門,他們與當地社會的互動,給當地民眾留下的印象,不會只是關系到個人素質的問題那么簡單。
(相關資料圖)
從假日經濟的火熱來看,三年疫情真是把中國老百姓憋壞了。“五一”旅游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源于壓抑已久的需求爆發式釋放,未必會持續很久,但中國旅游業的復蘇確實已經按下快進鍵。
由于國際航班仍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出境游的中國游客還是少數。但從中國國內旅游的火爆看,距離中國游客再度成為全球旅游市場主力軍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各國旅游業者相信也在摩拳擦掌,為中國旅客重返做準備:一方面,旅游資源的配備得跟上游客增加的腳步;另一方面旅游產品也得重新開發,迎合不再只滿足于“下車拍照、上車睡覺”的中國游客。
有時候,只要幾個游客的行為不文明,就會壞了中國的形象,那就得靠集體里的多數人更自覺自律,來撐起文明的形象。
更夸張的是,珠穆朗瑪峰攀登路線上海拔5500米的昆布冰川,竟然因為登山游客太多,凌晨2時發生“堵人”;有登山者在排隊上山路上被堵了一個小時。網民調侃,那么多人登山,光是哈氣恐怕也得把珠峰給融化了。
社交媒體上,有人曬出甘肅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堵駱駝”的視頻。馱著游客的駱駝在沙漠里緩緩前行,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幸好當地未雨綢繆,在沙漠里專門設了駱駝紅綠燈,引導游客和駱駝有序通行。
“五一”假期最出圈的,還要數山東淄博。一座之前默默無聞的小城市,因為燒烤成為美食界頂流。假期前,當地政府就發出提醒,小長假期間市中心酒店客房基本售罄,客流量已經超出接待能力。
疫情下旅游市場蕭條,大量經營慘淡的酒店、民宿歇業,旅游住宿市場嚴重供需失衡。假期前,中國互聯網上就不斷曝出酒店價格暴漲、民宿老板毀約等問題。一些民宿為了漲價,甚至編出“民宿涉賣淫嫖娼被查封”等荒唐理由,要求取消旅客訂單。
中國國內游的這番火熱光景,也讓海外旅游業者看到希望。疫情那幾年,中國大量取消國際航班,幾乎關閉邊境,甚至停止發放新護照,中國游客的缺席成為全球旅游業者頭痛的問題。要知道冠病疫情暴發前,中國曾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行客源國,2019年有1.66億人次出國旅游,在全球旅游市場的消費達到2700億美元(約3605億新元)。
席間聊到這些,朋友開玩笑說,這個“五一”最應景的問候語應該是:“您堵哪兒了?”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今年“五一”假期,中國的旅游人數將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達到2億4000人次;假期期間,四處旅行的中國消費者,預計將創造1200億元(人民幣,約232億新元)消費。
可這沒也能勸退興致勃勃要到淄博“打卡”的旅客。同事前幾天在淄博采訪,有游客為了趕上這波“燒烤熱”,特地從內蒙古驅車14個小時到淄博,結果因為當地的燒烤店人滿為患,在淄博呆了四天都吃不上燒烤。
據中國媒體報道,因為生意實在太火爆,有淄博燒烤店的老板吃不消,不惜砸招牌,上網給自己的店鋪打差評,希望嚇跑絡繹不絕的食客。
疫情三年后,中國上星期六起迎來社會經濟秩序全面恢復后的首個小長假,也是民眾在疫情后全面放飛的首個小長假。各地旅游景區游客如織,從杭州西湖到大理古城,從北京頤和園到南京夫子廟,幾乎都在上演“人從眾”的場面。
這些年過去,再一概而論地給中國游客貼“不文明”標簽是有些過時,但這類不文明的現象仍時不時發生。就在“五一”小長假,橫店影視城的兩名女游客插隊被阻止后當場發飆怒罵其他游客的事,又讓文明扣了分。
中國人報復式出游,跨省游、省內游讓中國消費快速復蘇,沉寂三年的旅游業甚至有些跟不上這個節奏。旅游資源荒在這個“五一”尤為突出,最嚴重的要數酒店荒問題。
“五一”小長假和朋友在住家附近的小館子聚餐,幾個人不約而同感慨,這個假期做的最正確決定是宅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