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糖,作為一大類有甜味但低熱量(甚至零熱量)的甜味劑,滿足了人類想吃又怕胖的矛盾心理,成為了近幾年最熱門的健康食品標簽。
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最新公告,給代糖潑了點冷水。
(資料圖片)
5月14日WHO發表了最新版本的《非糖甜味劑(NSS)指南》,并提出建議:不要再使用非糖甜味劑(NSS)控重減肥。
《非糖甜味劑(NSS)指南》建議
圖片來源:公眾號@世界衛生組織
消息一出,很多關心健康的人議論紛紛:
非糖甜味劑和代糖是什么關系?
不是說代糖熱量低嗎?為什么不能減肥?
代糖食物還安全嗎?還能吃嗎?
別急別急,丁香醫生認真翻閱了這份指南,和大家聊聊WHO到底說了些啥。
首先要強調一點,WHO公告中講的并不是所有代糖,而是其中的「非糖甜味劑」。
代糖指有甜味但沒有熱量或熱量比較低的一大類食品添加劑,常見的有兩大類:
非糖甜味劑:沒有營養,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常見的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等;
糖醇類:能提供部分能量,常見的如赤蘚糖醇、木糖醇等;
幫助大家簡單理解,我們畫個圖:
甜味劑分類
圖片來源:公眾號@丁香醫生
世衛組織指南中提醒的是「不要再使用非糖甜味劑(NSS)控重減肥」,并不包含糖醇類。
常見的非糖甜味劑主要有:
安賽蜜、阿斯巴甜、愛德華甜、甜蜜素、紐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葉菊和甜葉菊衍生物。
一、對于減肥,代糖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回想一下,在你聽到的所有信息里,代糖是一種怎樣的存在:能給人帶來甜蜜的口味體驗、沒有熱量、對血糖波動幾乎沒有影響。
現在,至少在減肥這件事上,「代糖完美」的時代該劃上一個句號了。
第一,想通過這類代糖減肥?別抱太大期待,特別是長遠來看,沒啥用。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用沒有熱量(或極低熱量的)代糖替代我們平時吃的糖,意味著膳食中整體熱量的下降,也就意味著能夠制造能量差,讓我們瘦下來。
無糖飲料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隨著代糖食品的大量問世,代糖與減肥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
世衛組織對大量研究進行了分析發現:代糖替代法,可能對短期的減肥效果作出了貢獻;但長期來說,并不會繼續瘦下去。
一些前瞻性觀察研究證據,以及長達10年的隨訪表示,攝入更多的代糖(非糖甜味劑)與更高的BMI和發生肥胖的風險增加有關。
第二,喝這類代糖不會胖?你也別抱太大期待,可能還是會胖的。
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經典的臨床試驗,發表在營養學頂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研究者找了154名志愿者,將他們隨機分配為5組,要求在接下來的12個星期里每天堅持喝1.25~1.75升特制的甜味飲料(相當于一個大杯奶茶+1瓶可樂),其他飲食不作限制。
飲料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為了讓志愿者嘗不出來自己喝了啥,試驗中使用的飲料從顏色到口味都一樣,五組人唯一的區別是飲料中的甜味成分不同,分別是:蔗糖、糖精、阿斯巴甜、甜菊糖苷、三氯蔗糖。
12個星期之后,除了三氯蔗糖組外,其他所有四個組,無論真糖組還是糖精組、阿斯巴甜組、甜菊糖苷組,都比原來胖了。
也就是說,即使把飲料中的糖換成沒有熱量的非糖甜味劑,不控制總能量,該胖還是會胖……
對于這樣的結果,科學家們其實并不意外。
二、代糖可能騙過了舌頭,但真的沒有騙過大腦
近年來已經有一些報道發現,非糖甜味劑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影響人體的能量代謝、飽感、饑餓感的調控。
它能騙過味蕾,讓你感受到甜蜜的滋味,但它并沒有騙過大腦,甚至可能讓你的大腦變得更精明。
一些這種類型的代糖會讓你更難感覺到飽,從而可能吃下更多的東西。
研究者認為,大腦經過遍布全身的各種感受器的反饋,能夠發現甜味是虛假的,于是逐漸學會了糊弄應對嘴里吃到的甜味信號。
即使吃了真的糖,大腦也不再那么積極地做消化的生理準備,對「吃夠了」的反饋也更弱更慢。于是甜味的東西,可能會越來越難滿足你的食欲。
一些還可能像真糖一樣激活大腦的獎賞中樞,雖然程度上會比真糖弱很多,但依然可能讓你產生想吃更多糖的欲望。
甜甜圈
圖片來源:pexels
還有一些能夠到達結腸,影響腸道菌群,進而影響人體的代謝。
雖然這些現象目前還只是一些初步的發現,但它們一定程度上,能夠輔助解釋前面臨床試驗研究中觀察到的情況。
代糖最早出現,是為了解決幫助大家戒掉傷害健康的糖,但越來越多的研究告訴我們,在減肥這件事上,它非但作用可能比較小,甚至還可能產生新問題。
三、代糖食品,還能不能吃?
曾經,科學界也以為代糖會是糖之外一種健康、完美的減肥替代品。
超市貨架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仔細回憶一下,你身邊的無糖產品是不是越來越多,你選中「無糖」食品的概率是不是越來越高了?
甚至因為代糖的出現,可能讓一些原本想要少吃糖戒掉糖的人,開始重新培養吃甜的喜好,其中還包括正在甜味養成期的孩子們。
這大概就是世衛組織不得不跳出來「提醒」的真正原因。代糖,不是可以放肆吃的完美替代品。
要說能不能吃,當然能。
添加糖對于身體的危害是明確的,如果一定要選,基于現有的科學證據,這個順序目前仍然是:不吃糖>>>>代糖>真糖。
代糖的安全性是被認可的,同時我們不能否認代糖存在的價值,目前學術界認為它在短期減肥中依然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它對于需要糖尿病患者依然是穩定血糖的一種手段。
世衛組織目前只提出了非糖甜味劑的問題,我們還有營養型甜味劑可以選擇。而且「建議不吃」,也不等于「禁止吃」。
這份公告不是警告,更像是一種提醒:那些想通過甜味劑,減肥、控重或者預防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等)的人,勸你想一想再吃,不要太放肆!
在這個「能吃」前面,現在,我們希望加一些限定詞:
如果可以,少吃一點再少吃一點;
如果可以,不要給孩子開啟吃甜的習慣,包括代糖;
如果可以,還是開始嘗試慢慢戒甜吧,沒有一種替代品是完美的。
減肥這件事,本質還是要改變我們整體的生活方式,控制膳食總能量,別把希望放在任何單一產品或方法上。減肥,沒有捷徑。
參考文獻:
[1] https://www.who.int/news/item/15-05-2023-who-advises-not-to-use-non-sugar-sweeteners-for-weight-control-in-newly-released-guideline
[2] Kelly A Higgins, Richard D Matt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ntrasting the effects of 4 low-calorie sweeteners and sucrose on body weight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Am J Clin Nutr. 2019 May 1;109(5):1288-1301.
[3]Stephanie R. Hunter,Evan J. Reister,Eunjin Cheon,Richard D. Mattes,Low Calorie Sweeteners Differ in Their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 Humans.Nutrients. 2019 Nov; 11(11): 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