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香港《東方日報》網站11月28日發表題為《搞制裁信誓旦旦 拎著數各出奇謀》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伙同北約、歐洲其他國家,積極推出一次又一次對俄制裁,齊心協力,不但提供軍火要俄吃敗仗,更要通過斷掉與俄的經濟往來,打算斷其血脈,要俄走向崩潰。但美歐背后都各自在自利地偷雞摸狗。
連最親美拜登政府及西方主流意識形態的《紐約時報》,也對這團伙各種陽奉陰違的丑陋行徑忍無可忍,全面撻伐在公眾眼前。10月30日一項吸睛報道的標題是《俄羅斯如何支付戰爭?》,其中令人特別矚目的內容竟是來自站在道德高地的西方旗下制裁伙伴各自的監守自盜行為。
《紐約時報》展示俄烏開戰前5年每月平均進口俄商品的價值,并與開戰后的貿易數字進行了對比。英國是努力減了79%,美國減了35%,德國只減3%;但增加進口俄商品的北約國土耳其竟達198%,比利時81%,西班牙57%,荷蘭32%,連日本都增加了13%。最坦白的是荷蘭政府公開了91項制裁的例外,目的是維護國家經濟及人民福祉!
無疑在遏制對俄羅斯出口商品方面,《紐約時報》的數字顯示對俄禁運相當成功,美、英分別減少84%及71%,荷、德、西分別減少52%、51%及44%。但是,土耳其對俄出口大增113%。這份分析報道一出,歐洲不少政黨聯同商界就抗議對俄進口是假制裁而減少對俄出口明顯是陰干歐洲的生產業。結果,就如《紐約時報》分析的結論,俄出口多進口少,所以有更多財政盈余可延續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