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文/蘇佳維 耿凌楠)
2007年底和2008年初,美國貝爾斯登銀行、美國全國金融公司和英國聯盟-萊斯特公司先后破產或獲得救助。它們在金融系統內的分量都不太重。當時,觀察人士幾乎都沒有預料到會爆發一場毀滅性危機,將華爾街舉足輕重的雷曼兄弟公司等巨頭擊倒。
10多年過去了,今年3月,三家美國銀行——硅谷銀行、簽名銀行、第一共和銀行——在一周內搖搖欲墜,然后以某種方式獲得了支撐。投資者不禁開始質疑美國是否正面臨2007年式的問題,以及這個問題是否會很快演變成又一場2008年式的災難。
銀行危機不是孤立的,很可能產生外溢效應。例如,美國房地產市場勢必會受到影響。
3月16日,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加利福尼亞州邁阿密的房地產開發商皇家棕櫚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丹·庫德西警告稱,硅谷銀行的倒閉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脆弱性——令消費者承受又一經濟負擔。
庫德西說:“我們是開發商。因此,我們的很多建設融資都來自區域銀行。因此,區域銀行發生此類事件的后果絕對是個大問題……這肯定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