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六盤水市水城區發耳產業園區,一噸噸粉煤灰在貴州昇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內實現了“新生”。
(資料圖)
“循環利用,變廢為寶!”該公司總經理李子琚介紹,由于傳統的粉煤灰填埋處理會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該公司發揮粉煤灰可用于混凝土添加材料這個特性,充分利用發耳電廠產生的粉煤灰,全力發展循環經濟。
“這些粉煤灰經過分級處理后,包裝銷往成都、昆明、西昌等地,最終可被加工成水泥等建筑材料。”李子琚說,“僅今年1月至10月,我們就處理了34萬噸粉煤灰,產值800多萬元,實現了固廢資源的高效潔凈利用。”
工業固廢粉煤灰“搖身一變”,成為搶手的高端建筑材料,像這樣變“廢”為“寶”的故事,不斷在發耳產業園區上演。
走進發耳產業園區,3家以粉煤灰、脫硫石膏、爐渣等工業固廢為原材料的新型環保建材企業坐落于此,工廠內機器隆隆作響,工人們有序生產,一個個綠色循環產品,將發耳電廠產生的工業固廢“吃干榨盡”。
2021年,發耳電廠產生粉煤灰240.86萬噸、爐渣56.77萬噸、石膏58.37萬噸,發耳產業園區利用灰、渣及石膏199.96萬噸,粉煤灰綜合利用率67.37%,利用量同比增加21.49萬噸,綜合利用率同比上升10.22%。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新型工業化理念的落地,發耳產業園區已形成了以發耳電廠、發耳煤業為代表的能源電力產業集群,以貴州吉瑞源實業有限公司、永固基業磚廠等企業為代表的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實現了固廢再利用、資源化,構建起“煤炭—火電—建筑原材料—綠色建材”循環經濟全產業鏈,為六盤水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目前,發耳產業園區內擬建的固廢循環利用項目還有5個,待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將為園區新增產值6.8億元,新增稅收910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循環經濟板塊項目實際,再引進一批優質企業入駐園區,進一步提高電廠固廢資源的利用率,加快構建固廢綜合利用新體系,促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把發耳產業園區打造成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循環經濟示范園區。”談及未來,發耳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蘭文豐信心滿滿。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屠琪
編輯 楊宇峰
二審 劉躍
三審 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