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印尼緯達貝產業基地首條冰鎳一體化產線投產。此次投產的首條產線,采用了較為成熟的冰鎳冶煉一體化工藝,設計年產能為1.375萬金噸鎳處理量;同一時間,項目47#電爐也已經點火,該項目兩條產線將在2023年1月內全面實現投產出鐵,全部達產后項目可年產2.75萬金噸低冰鎳。
(相關資料圖)
高純度硫酸鎳是三元前驅體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中偉股份在印尼建設鎳原材料保障基地,不僅提升了鎳資源自供率,還能有效降低高鎳三元前驅體生產成本。
2014年落地貴州,中偉股份逐步從新能源的行業新兵,成長為年營收超200億、三元前驅體材料出貨量、出口量均居全球第一的龍頭企業。“作為一家在貴州成長起來的企業,將用好當地相關產業政策、配套資源,持續推進企業技術多元化、布局全球化、綠色低碳化、產業一體化的發展戰略。發揮龍頭引領示范作用,帶動更多優質企業在黔深化產業鏈上合作,助力貴州打造新能源材料千億級產業集群。”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劉興國說。
中偉的發展速度也側面印證了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發展的成效所在——全省已培育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規上企業35家,預計2022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520億元,同比增長110%以上。
格局跨越,源于提綱挈領的謀劃與布局。結合全省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按照“一核兩區”布局發展,在建的78個重大項目中,“一核兩區”項目65個,項目數占全省的83.3%;總投資1145.5億元,占全省總投資的96.5%。
信心底氣,源于大干快上的舉措與動作。結合自身產業發展情況,依托政策助力、流程優化等行政手段,推出了貴州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系列政策,成立新能源材料創新中心,在產業高質量發展、土地要素、資金融通等多個方面綜合發力,助力更多貴州企業“冒頭”。
在3億元新動能產業發展基金支持下,貴州安達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5萬噸/年磷酸鐵鋰及配套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新建6萬噸/年磷酸鐵鋰建設項目預計今年9月投產,屆時安達科技將形成15萬噸/年磷酸鐵鋰、15萬噸/年磷酸鐵的生產規模。
“目前,全省78個在建重點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可新增年產值2000億元以上,42個儲備項目建成達產后,可新增年產值1000億元以上。”據省工信廳原材料工業處二級調研員劉云介紹,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措施和要素保障,推進新舊動能轉化,把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打造成為繼醬香白酒之后的重要“風口”產業。
乘風而上,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不僅現狀可喜,未來更讓人心潮澎湃:到2025年實現產業鏈產值規模5000億元以上,2030年達10000億元以上,建成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江婷婷
編輯 方亞麗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