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獲悉,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堅持發展“互聯網+楓橋經驗”貴州模式,多舉措推動金融糾紛訴源治理工作高質量發展。截至2022年末,全省共建立金融糾紛調解組織68家,全部入駐法院調解平臺,數量位列全國第二。 2022年共受理金融糾紛12011件,完成調解11467件,是上年的17倍,調解成功10051件,是上年的15.73倍,調解成功率達87.65%,各項數據均位居全國前列。
夯實組織建設,推動構建金融糾紛調解組織體系
拓展調解組織覆蓋面。因地制宜破解難點堵點,推動金融糾紛調解組織入駐基層法院、金融機構和社區鄉鎮,不斷拓寬調解組織覆蓋面。
(相關資料圖)
增強調解組織適應性。指導各金融糾紛調解組織與當地法院理順工作機制,主動適應法院案件調解的相關要求;堅持“為民調解”,不斷下沉調解服務重心,運用專業知識,借助專業力量,滿足人民群眾對調解服務的各項需求。
提升調解組織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制發《貴州省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管理辦法》,進一步指導推動金融糾紛調解組織優化治理結構,強化內部管控,規范調解工作,并通過對調解組織工作開展年度評估,提高業務指導的針對性。截至2022年末,全省已建立覆蓋省市縣的金融糾紛調解組織68家,較上年增加29家,全部入駐法院調解平臺,數量位列全國第二;共與93家各級人民法院建立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組成了789名涵蓋律師、退休法官、銀行從業人員等專業人才的專兼職調解員隊伍并入駐法院調解平臺。
強化科技賦能,提升金融糾紛調解組織服務效能
為切實提高金融糾紛調解組織服務效能,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指導各調解組織用好中國金融消費糾紛調解網和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兩張網”,并實現“總對總”兩網對接,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當事人申請、委派委托調解、出具調解書、司法確認等各環節在線辦理,使調解服務可以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進一步提升調解服務的可獲得性,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線上調解服務不受時空限制,為當事雙方定爭解紛發揮了很大作用。如,貴州省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2022年共調解金融糾紛3903件,其中在線調解3894件,在線調解占比99.77%,在線調解成功3755件,成功率達96.43%。
加強源頭管控,抓實金融糾紛訴源治理“兩個源頭”
推動金融機構切實履行金融糾紛訴源治理主體責任。指導金融機構充分發揮“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業務”以及內部控制管理相關制度和機制優勢,積極將“應調”“能調”“可調”的金融糾紛通過調解方式化解,探索同類型糾紛批量化解。
不斷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進一步延伸調解服務觸角。遴選“蒲公英”訴源治理明白人,通過走村入戶、建立金融服務微信群、建立糾紛調解工作室等方式,常態化開展金融知識精準普及和非訴解紛“多快好省”優勢的宣傳,發放訴源治理明白卡,積極排查潛在糾紛,及時化解已出現的糾紛,打通金融糾紛源頭預防和化解“最后一公里”。如,人民銀行黔西南州中心支行通過“調委會派駐工作室”方式,推動調解服務實現8縣市全覆蓋,不斷縮短金融糾紛調解服務與群眾間的距離。
深化金融糾紛訴源治理機制建設,打造“互聯網+楓橋經驗”貴州模式
為進一步保障金融糾紛調解組織高效履職,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牽頭與貴州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法院及省司法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金融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金融糾紛訴源治理工作溝通會商制度,持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進金融糾紛高質量化解,不斷探索打造出“互聯網+楓橋經驗”貴州模式。
以“金融消費者”為中心,建立“投訴+調解+裁決”小額糾紛快速解決機制。如,貴州省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與省農信社、交行省分行等5家金融機構簽訂了小額糾紛快速解決機制協議,進一步提升金融解紛效率。
以“調解質量”為中心,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工作模式。如,黔西南州打造“受理+調解+執行”的一體化金融糾紛化解模式,強化州縣統籌,探索在興義市人民法院集中調解,做到全流程在線操作。
以“便民服務”為中心,構建“一站式”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調解組織入駐基層法院、金融機構和社區鄉鎮,不斷擴大調解服務覆蓋面。如,安順市積極打造“鄉鎮法庭組織分派+調解組織巡回調解”的“一站式”上門調解模式,調解觸角延伸到鄉鎮。
以“解紛效率”為中心,探索“集約化解”類型化糾紛工作模式。推進信用卡等類型化金融糾紛的專業化、標準化、批量化、規模化調解,探索類型化糾紛解決模式。如,安順市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通過批量調解方式一次性化解信用卡糾紛7起,西秀區人民法院現場進行司法確認,全程用時不到1個小時。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川
編輯 彭楊
二審 王法
三審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