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貴州省水利廳獲悉,為助推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結合貴州省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要求,充分發揮清鎮職教城和學院水利水電特色專業優勢,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貴州水職院”)圍繞潤澤文化品牌,發起了“低碳”校園建設行動。
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雷健 攝。圖片來源貴州省水利廳
貴州水職院以建設多功能實習實訓平臺一一水生態監測與修復技術創研中心的產教融合實訓平臺、推進“清潔高效電力(中德AHK產教融合)基地”風光互補發電項目、掛牌成立“貴州省節水教育基地”、建設節水灌溉項目、利用地源熱泵空調系統采暖、獲批“碳排放管理員”職業能力建設基地等為抓手,把綠色低碳環保理念融入學生的課程中、思想中、行動中,力求“以水潤德、澤被萬物”。
(資料圖片)
水質在線監測實訓中心于2021年12月竣工投用,是貴州水職院“雙高”建設項目——水生態監測與修復技術創研中心的產教融合實訓平臺的一部分。創研中心的另一部分是水生態檢測實訓室,配備了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離子色譜儀、紅外分光光度計等大型設備,可以對水中的金屬、油類、無機化合物和細菌等多項水質指標進行分析和測定。
“通過實訓平臺,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水生態、水環境監測相關概念,掌握水生態、水環境監測工作的基本流程、環節與操作能力。”貴州水職院水利工程分院院長楊正策說。
2022年1月25日,隨著三臺風力發電機組和位于學院教學樓、食堂、圖書館樓頂上的光伏發電站正式并網發電,貴州水職院和貴州萬家燈火電力工程有限公司聯合共建“清潔高效電力(中德AHK產教融合)基地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清潔高效電力(中德AHK產教融合)基地建成后可作為產教融合型校內實訓平臺,承擔電力分院每年7個專業約2700名學生認知實習、新能源發電技術、電力運維技術等課程全真化的實習實訓實踐教學,學生將有機會親身體驗、處理、解決風力發電運行維護及檢修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縮小課堂教學與職業崗位之間的距離,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實踐為先”的特色。
貴州水職院建設的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是土壤源熱泵系統,由用戶側水循環系統、地源側水循環系統和熱泵機組組成。冬天,房間內的氣溫低于地下巖土體溫度時,通過地源側水循環系統將淺層地溫能取出再經過熱泵機組提高溫度后給房間供暖;夏天,房間內的氣溫高于地下巖土體時,通過用戶側水循環系統將過高的熱量通過熱泵排放到地下被巖土體吸收,從而使房間降溫。
“設計安裝良好的地源熱泵空調系統與傳統空氣源熱泵空調系統相比,平均可節省40%~60%的供熱和制冷空調運行費用,減少4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量。”貴州水職院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建設單位相關負責人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川
編輯 張秀云
二審 馮倩
三審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