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貴州磷化集團牽頭籌建的省新能源材料創新中心(簡稱創新中心)傳來消息:創新中心將按照規劃設計,在運行一年以后,申報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資料圖】
2022年10月掛牌運行以來,創新中心依托貴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具體承建主體,吸納寧德時代、中偉新材料、安達科技、貴州大學等11家產業鏈上下游骨干企業、高校作為聯盟成員,加快推進項目實現突破、落地。
貴州省新能源材料創新中心實驗室
聚焦5大關鍵技術領域、布局16個技術方向、制定了9年的技術路線圖、擬增加氫燃料電池材料、太陽能電池材料、鈉電池材料以及未來具備較大潛力的儲能材料等4大方向……展望產業發展的明天,創新中心在多條技術路徑上進行前瞻性研究與布局。
創新中心內,磷酸鐵&磷酸鐵鋰制備、氟化鋰&六氟磷酸鋰制備、電解液配方研究、電池回收、硅碳負極制備、副產物綜合利用等6大研發實驗室,以及磷酸鐵、磷酸鐵鋰、六氟磷酸鋰、廢舊磷酸鐵鋰電池回收4個中試平臺在抓緊建設。
創新中心技術專家委員會也已初步搭建完成。“從行業技術頂端借勢,委員會快速確定技術專家委員會人選,已聘請成會明院士擔任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孫世剛院士、吳鋒院士擔任副主任,費維揚院士等20余位行業知名專家擔任委員,組成委員會后,已滿足申報國家級創新中心和平臺運行的條件。”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貴州省新能源材料創新中心實驗室
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成效,關乎產業發展的未來,創新中心聯合天津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共同實施了磷酸鐵反應結晶連續化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研究等7個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牽頭開展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配方研究等3個自主研發項目,牽頭聯合貴州大學、紅星發展等7家單位實施貴州省重大科技專項“貴州優勢特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研究”項目。
“加快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已寫進2023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下一步,創新中心將采取“公司+聯盟”模式運行,積極發揮專家委員會技術研判優勢,修訂完善《新能源材料創新中心技術路線圖(2022-2030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加快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國家制造業創新平臺和網絡,形成以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的創新體系,推動我國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云
編輯 朱登芳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