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保障就醫需求 全力守護患者“生命線”
疫情期間,我市各醫療機構24小時全天候正常開放,滿足各類患者就醫需求。圖為市婦幼保健院正常為孕產婦接診,一名新生兒降生。李玉梅 攝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周文俊 通訊員吳榮濤
家里老人突發疾病、孕婦快要生產了、慢性病患者藥品斷了、血透等危重癥患者需要定期入院治療……疫情期間,市民家中遇到類似緊急的需要就醫的情況怎么辦呢?
針對廣大市民最為關切的問題。桂林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專家組組長麥浩表示,對有特殊就醫需求的患者,針對不同情況,我市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全面保障。全市醫療機構保持24小時全天候開放,全體醫護人員日夜堅守,全力以赴保障正常醫療運轉、做好醫療救治。有就醫需求的市民可提前直接聯系相關醫療機構開展就診;可撥打120指揮臺電話尋求幫助,或者先聯系社區(村)幫忙采購或網購藥品、安排車輛點對點轉送等,全力確保患者就醫有保障,抗疫和醫療兩不誤,讓抗疫有力度更有溫度。
連日來,記者走進我市相關醫療機構,對市民就醫需求保障等情況進行采訪。
全力確保急癥、急診手術、危重癥患者及孕產婦救治
“喂!120,我們這里有位老人摔倒已經臥床兩天,出現發燒、意識不好等情況,請求醫務人員過來救治。”11月27日下午,120指揮臺接到群眾求助電話。在了解情況后,指揮臺立即安排120救護車接診并送到了桂林市中醫醫院。
老人今年69歲,此前已出現肢體乏力等情況,曾多次摔倒,均未發生異常情況。然而,最近一次摔倒,老人不僅臥床,還出現發燒和意識不好等情況。
“在接診和開展檢查之后發現,老人的病情還是相對嚴重,腦出血有70毫升了。”桂林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蔣文鈞告訴記者,在接到病人之后,該院在落實好各項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迅速對老人病情進行評估,開辟綠色通道,開展相關檢查,組織顱腦外科等專家進行會診,并第一時間通知家屬,確保了老人的生命安全。
孕產婦和兒童也是特殊時期的重點關注人群之一。為保障這些市民的就醫需求,桂林市婦幼保健院積極采取有力措施。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是黃碼、紅碼人員,可以提前聯系該院,在做好防護基礎上到醫院進行產檢、分娩。如果是確診陽性的,需要轉運到市第三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專門派出了婦產科和兒科醫師、B超醫師等14人支援,重點收治確診陽性孕產婦和兒童,全力確保他們健康安全。
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急癥、急診手術、危重癥患者及孕產婦等急需緊急處置的,我市將全力以赴保障救治,市民可提前聯系相關醫院協助開展就醫,或撥打120指揮臺電話,由120指揮臺派救護車點對點轉運至相應的醫院進行救治。
“疫情期間,我們醫院明確要求全體醫護人員,時刻銘記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只要是群眾有就醫需求,特別是危急重癥就醫需求,在幫助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必須全力以赴救治病人,決不以任何理由推諉、拒絕。”市中醫醫院醫務部負責人劉小軍告訴記者。目前,該院各科室均正常開放,醫院盡最大力量保障群眾的就醫需求,為群眾提供專業優質的醫療服務。
醫療機構多措并舉 保障血透、換藥等急需門診患者治療
“這段時間處在疫情之中,多虧醫院的協調幫助,讓我可以順利就醫。”11月28日,在桂林市人民醫院,剛剛做好血透的陳阿姨充滿了感激。
尿毒癥患者由于其腎功能衰竭,每周要靠兩到三次血液透析來幫助其排出體內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因此血液透析很關鍵,患者每周必須兩至三次到醫院“打卡”,風雨無阻,一次也不能少。然而,疫情一來,把陳阿姨這位有著多年病史的尿毒癥患者難住了。
“正在我發愁的時候,醫院幫我開了疾病證明,拿著證明就一路通行了。”陳阿姨介紹說。
市人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護士長吳春霞告訴記者,像陳阿姨這樣需要長期在該院透析的患者還有260多名。為了保障這些患者治療不中斷,中心采取多項舉措,全力守護患者的“生命線”。
“疫情期間,我們都是主動提前聯系到點需要治療的患者,告訴他們注意事項和需要準備的材料。”吳春霞介紹說,例如針對患者需要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健康碼、行程碼等材料。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醫護人員就交代其子女幫提前申領健康碼打印出來給老人帶在身上隨時掃碼。為患者開具疾病證明,幫助他們從家到醫院能順利通行。
與此同時,該中心協調開設臨時核酸采樣點,為前來透析的患者采集核酸,最大限度減少患者奔波。針對黃碼、紅碼的患者,則提前進行“分流”,幫助患者“錯峰”就診治療,避免和普通患者產生不必要的交集,減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針對許多血透、換藥等急需門診治療的非急危重癥患者,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患者及家人可聯系所在社區,由社區負責安排車輛點對點轉送至黃碼醫院,就診后再點對點送回,或者通過提前聯系相應的醫院,協助開展就醫診治。
幫助采購或網購 努力為慢性病、特殊病等急需用藥患者解憂
“李叔叔好,您的高血壓藥已經送到,我們正在安排工作人員,一會兒把藥給您送上去。”在臨桂區鳳凰西路延長線居民區外,工作人員正通過電話聯系居民,并將高血壓藥送上門。
患有慢性病、特殊病等市民數量不少。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因為各種原因,身邊沒有足夠的藥品,能夠第一時間用藥成為他們急切需求。
據介紹,針對這部分市民,我市許多小區、社區(村)、包聯單位等成立相應的工作小組或黨員志愿服務隊,派人通過微信群、電話、現場服務等方式,了解市民動態的用藥需求。同時,通過提供電話、幫忙采購或網購等提供幫助,并為有困難的市民送藥上門,努力解決他們的用藥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