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也向更多的單位提供了一個范例:善待每一名基層員工,不僅會在本單位內部產生反響,也可能在更大范圍內激起共鳴
“尊敬的呂志平同志您好:今日是您工作生涯中的最后一班,成都東站感謝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奉獻!”
近日,成都東站電子大屏幕上打出話語,致謝這位“到點”退休的基層員工,引發網友熱議。一塊跳躍著時間和車次的大屏,既是服務群眾的“信息屏”,也可以成為一塊表現尊重員工之意的“公屏”。以這樣一種方式致謝老員工,非常別致,很有人情味。
據報道,不管職務高低,在員工退休前一天,用大屏幕送別他們,是成都東站的傳統。當天最后一班崗的呂志平是該站的一名檢票員,已有29年工齡。下班時間到了,同事們每人都給了呂志平一個溫暖的擁抱,她也正式結束了工作生涯。包括呂志平在內的同事,還專門到屏幕的感謝話語下合影留念。
呂志平在火車站大屏幕前留影
在我看來,在一天的工作流程中“殿后”,接受同事們的送別,相當于在足球比賽中選擇專門的時間將老球員換下,以享受全場球迷的歡呼聲。
毫無疑問,這種不分級別、不分親疏的送別方式,透著平等、友愛的企業文化內涵,令人感動。對一個用歲月書寫工作歷史的人來說,“單位”“車站”“大屏”這些關鍵詞有著特別的含義。幾年前,長鐵公安處老鐵警姜向和最后一班崗深吻列車告別的視頻,同樣感動了萬千網友。人們從這類鏡頭中“看”到了單位對于個人的溫暖,也“看”到了一個人對于單位的深情。在很多人的生涯里,單位是除了家庭之外,最大的一處立身之地。而一個以服務為“主業”的單位,更是個人工作自覺和奉獻情懷疊加的地方。成都東站的發展史,不僅是一部鐵路客運發展史的組成部分,也見證了無數鐵路客運人質樸無華的服務奉獻。檢票在火車站的工作體系中,算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工種。這項工作所累積的龐大數據,非親歷者不能感觸。在平凡之中,建立起不平凡的業績,就源于這種日復一日的勞動。這種辛勞并不是轟轟烈烈的,而是充滿著細微、扎實的意味。可以說,在“鐵路客運”這個宏大的敘事中,“檢票”必然地成為精準無誤的代名詞。而在邁入高鐵時代之后,盡管數字化技術普及,但我們依然可以從檢票員的“在場”中發現他們的工作價值。
呂志平所收到的致謝之語,穿越了兩個火車時代的記憶,也連結了每一個時代的人心。這是當呂志平成為火車站大屏“主角”之后,無數網友深受情感震撼的內在原因:我們致敬的是一位普通勞動者,這份內斂情感的呈現,也是我們在“火車站”這個非常中國、非常煙火氣的語境中所能實現的一份共情。事實上,每一個有過趕火車回家過年抑或奔赴他鄉經歷的人,都能由衷地發現我們和檢票員本質上的相通處。我們應該和成都東站一起,向那些默默無聞的檢票員發出溫馨的問候。從這個角度而言,成都東站對一個基層老員工溫情送別的意義,已經“外溢”到更大的社會空間。有網友期待在有生之年也能感受一回這樣的禮遇,便是人心思“敬”的明證。這也向更多的單位提供了一個范例:善待每一名基層員工,不僅會在本單位內部產生反響,也可能在更大范圍內激起共鳴。尊重員工,不妨更用心、更用力一些。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