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讓熱愛藝術的青年
更好地扎根桂林創作
——訪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教師,三拓旗劇團創建人趙淼
□本報記者唐健揚 文/攝
桂林藝術節在“戲劇+”上怎么走?在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教師,三拓旗劇團創建人趙淼看來,“戲劇+”是有趣的命題,也是重大的難題,它不僅聚焦在藝術層面,更需要和產業、大眾發生關系,需要所有人共同參與進來。“我們要全方位以文化為軸心,慢慢帶動周邊產業,例如戲劇文創市集、戲劇服裝等,通過帶動整個經濟生態、產業生態、旅游生態,讓大家在桂林能夠去停留去感受。”
作為桂林藝術節全球華語青年戲劇導演英才計劃推廣人,趙淼表示,英才計劃瞄準的是熱愛藝術的青年人才。“未來我們將推出駐地藝術家計劃,讓全國五湖四海的年輕人都能夠在桂林駐扎下來,看到桂林、感受桂林,嘗嘗桂林的味道、聞聞桂林的花香,從血液中親切這個城市,在這里自由創作,讓更多的人和觀眾走進來,深扎在桂林這片土地上。”
在談到本次藝術節開幕大戲《兩京十五日》的創作過程時,趙淼認為,要將原著70多萬字的作品轉化成舞臺表演并不容易。“我們采用濃縮的原則,把舞臺上所有的節奏推快,盡可能把重點和焦點呈現出來。”
桂海成林、藝“樹”生花。趙淼希望用藝術滋養桂林,用藝術點亮所有人希望的火種。他說,藝術節不單是聚焦藝術圈的事,我們要立足桂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世界的人們通過桂林藝術節看到不一樣的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