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從資源縣中峰鎮出發,前往社嶺村岔嶺屯仍需近一個小時,山嶺間蜿蜒盤旋的公路僅容一輛汽車通行,間或有拉竹子的綠殼車迎面爬來,會車就成了讓人心驚肉跳的“大考”。在數不清經過多少個大彎、爬過多少個陡坡后,岔嶺屯在連片的竹林間忽然現身。從村子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那棵650年樹齡的巨大紅豆杉。
(相關資料圖)
一直以來,村民對這棵紅豆杉愛護有加,尤其是村民趙程平一家更是在村里有“五代守樹”的美名。其間,趙氏聯合村里人一起,不僅逐漸改善紅豆杉生長環境,在外村人“打歪主意”的時候,也及時站出來護全古樹。老樹也儼然成為了岔嶺屯最鮮明的“標記”。
鳥食紅豆籽,農人護樹勤。一年365天,風雨、陽光滋養了古樹生長,如今,在岔嶺屯遍地都是紅豆杉,雖尚未“成材”,但將生命的綿延不盡刻畫得淋漓盡致。
1、果實染紅整棵古樹
在岔嶺屯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一棵高20余米的紅豆杉巍然挺立,高大的枝葉伸向四周,大有蔽日之勢。從有關部門掛在樹身上的“掛牌”上可以看到,這棵樹已經在這里生長了650年。
六百歲紅豆杉要三個成年男子才能合抱。
岔嶺屯這棵紅豆杉是什么時候有的,村里人誰也說不清楚。“我才幾歲的時候,我90多歲的爺爺就跟我們說,他的爺爺告訴他,村里有人煙起,就有這棵樹了,它是看著我們村開枝散葉的。”岔嶺屯村民趙程平說,在當時,他并不理解老人說的話。“當成故事聽吧,很喜歡聽,所以我們從小就覺得和這棵樹很親。”
小時候的農村,游戲的方式并不多。對趙程平和他的伙伴們來說,這棵古樹給了他們太多的回憶。
“我們小時候,這棵樹就是本地最大的樹了。樹枝茂密,我們就抓著老樹的樹枝蕩秋千,后面被村里的大人看到了,抓起掃把追著我們滿村打。”像這樣的回憶,幾乎是和趙程平年齡相仿的孩子共同的經歷。“雖然經常挨打,但還是喜歡偷著去玩,被發現了就跑。很快樂,大人雖然在罵,但我們邊跑邊笑很開心。”
在趙程平的記憶里,他們闖過最大的一次“禍”,就是差點放火燒了古樹。
“記不清是幾歲了,我們在玩的時候發現紅豆杉里面有很多白螞蟻,樹也有些被吃得空心了,所以我們就從家里拿來了火,想把螞蟻燒死。”趙程平說,他們沒有想到,這一把火差點連白蟻帶古樹都燒光,還好村里大人看到及時滅了火。“也挨了打,但心里還是很委屈的,我們只是想學大人那樣,去保護古樹。”
現在,每年的9到10月,是紅豆杉樹結果的時節,通紅的紅豆果掛滿20多米高的大樹,好像天邊的火燒云那樣鮮艷。趙程平沒有去過遠方,所以他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有這么大的紅豆杉樹。“在我的世界里,這棵樹就是最好看的風景。”
2、一家五代守護紅豆杉
“每年大家干活的時候,都會把有營養的淤泥收集起來,背到古樹那里,讓它有足夠的養分。”像這樣的日常小事,趙程平可以說上很多。“村里也公認我們家的長輩對古樹最上心,就像有什么特別的感情。據村里老人說,算上我這一代,我們家五代人都在守護這棵古樹。”趙程平說,由于年代久遠,他也不清楚自己家和這棵紅豆杉有什么故事,但那種特別的感情卻十分真切。
由于爺爺去世的時候趙程平尚小,所以他記憶里比較深刻的就是父親的一言一行。
“古樹的樹冠太大,會遮擋到部分農田,有一回村里有人直接動手砍樹枝,我爸爸看到以后連忙跑過去勸阻,也只有在這種時候,我才會看到他和別人紅臉。后面村里很多人都來勸說,才平息了這場風波。”趙程平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才看得明白,父親對這棵紅豆杉的愛護是刻在“骨子”里的。“有一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古樹腳下那一塊突然垮塌了,為了不影響樹的生長,我爸爸花了好幾天時間,把垮塌的地方修補起來。然后每年都會去鞏固一下,直到他80多歲干不動了,才交代讓我以后接著干。”
趙程平告訴記者,2011年到2017年,他經常在一些苗木市場和農村集鎮看到一張易拉寶做的紅豆杉海報宣傳紅豆杉,還附帶賣一些小樹苗。“當時好像在傳紅豆杉有抗癌的作用,那段時間紅豆果也炒到了一兩百塊錢一斤,但我們村里的人從來不去打果子。”趙程平記得,那幾年村里的平靜被打破了,也有人打起了古樹的主意。“不知道是哪里來的人,直接爬到樹上摘紅豆果,還剪樹葉,勸阻根本不聽。”趙程平回憶,最多的一次來了6個人,爬上古樹摘果子,許多枝丫都被踩斷了。“后面我也生氣了,到村子里去把村里人都叫出來,圍著紅豆杉樹,要他們承諾不再來破壞古樹,否則就不準他們離開。”
“后面市場不那么火爆了,那些人就不來了,村里又恢復了以前的平靜。”趙程平告訴記者,在舒一口氣的同時,他也因為自己力所能及守護了古樹而感到得意。“很舒服的感覺,好像做了什么很大的事情,也覺得很有意義。”
3、岔嶺屯遍地都是紅豆杉
在趙程平的手機里,古樹身上發生的每件大事、每一個尋常的瞬間都被他記錄下來了。
2016年5月28日,古樹上半截被風吹斷,橫臥在村民的農田里。“大概被吹斷了13米,現在還保留了20多米。”趙程平告訴記者,從那以后他就覺得不能再像以前那種“被動”守護,于是他積極聯系林業部門,更換了已經出現破損的掛牌,并約定好他在村里觀察古樹,發現任何異常就立即打電話報告,再由專業林業人員前來檢查、維護。
“風大了也會去看,雨大了也會去看。”趙程平表示,他不確定現在的孩子會不會像老一輩那樣對這棵樹有那么深的感情,但他會不時講講古樹的故事,也交代他的孩子以后要好好守護它。“小孩子要是有更大的天地,當然不會把他們拴在村里,所以我也不確定以后會不會有所謂的‘第六代’守樹人的故事,但我相信專業的技術人員會比我們做得更好。”
記者在岔嶺屯看到,就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隨處可見紅豆杉的影子。
“鳥吃了果子,就把種子帶走,不僅是我們村子里,周邊的山上也有很多紅豆杉苗,大家也愛護得很好,不準亂拔的。”趙程平說。
來源丨桂林日報(記者劉健)值班編輯丨梁 亮責任編輯丨劉高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