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門口的羊駝讓人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
▲游客在陽朔西街拍照打卡。
▲熊貓人偶備受小朋友歡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啤酒魚餐館座無虛席。
▲西街上的蠟像制作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看。
▼陽朔西街人來人往,一派熱鬧繁忙景象。
□本報記者蘇展 通訊員程鵬程 文/攝
西街是陽朔這座縣城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也是陽朔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這條長近800米、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老街一直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睞,在這個旅游復蘇的春天里,她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綻放。
說起旅游復蘇,這條街上的“老板”們最有發言權。甘露雯目前在這條街上經營著一家漢服體驗館,主要業務是提供漢服體驗以及寫真跟拍。這家店是2019年初開張的,不巧的是剛開了沒一年,疫情來了。
“那段時間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小店經營艱難,經歷過一個晚上幾十位預約客人退訂單。”甘露雯告訴記者,當初為了開這樣一家店,她辭職全身心投入經營,西街的房屋租金、人工成本、漢服的更新換代等費用都十分高昂,疫情來襲,給了她一個下馬威。
甘露雯是土生土長的陽朔人,對于家鄉和這條街有著特別的情感與執念。“走了很多的地方,還是覺得家鄉的風景最美麗,我始終希望把自己的事業放在家鄉。”
今年甘露雯終于等來了旅游復蘇的春風,春節以來又開始有許許多多的漢服愛好者甚至是外國人不遠萬里地來到陽朔旅游,體驗漢服拍攝留念。“現在我們一天光攝影訂單就要服務約40位客人,今年營業額比去年同期上漲400%。”甘露雯對現在的營業狀況感到十分欣慰。
到陽朔旅游,人們總免不了體驗一下這里的地方特色美食。與甘露雯一樣,黎永紅也是土生土長的陽朔人,她在這里經營著自己的啤酒魚生意。“我們現在有7家店,西街上原來有一家,但是去年上半年因為疫情關掉了。”黎永紅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他們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研發出啤酒魚預制菜產品,受到了市場的歡迎。“預制菜產品攜帶方便,無論你在哪個城市下單,我們的配送都能夠到達。這是我們做的一點小小的努力吧。”
隨著旅游業強勢復蘇,黎永紅的實體店生意也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今年一季度營業額同比增長10倍以上。我們有一家新店在裝修,‘五一’前開業。現在旅游形勢很好,我們也在計劃恢復西街的門店。”
旅游復蘇,除了旅游從業者們的堅持,也少不了相關部門的有力支持。記者從陽朔文旅部門了解到,近兩年,自治區、桂林市高度重視文化旅游業恢復振興,先后出臺了《關于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 加快旅游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加快文化旅游業全面恢復振興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加力促進文旅產業恢復發展。陽朔縣積極貫徹落實上級政策措施,響應并出臺了《陽朔縣促進旅游業全面復蘇六條措施》《陽朔縣暖企行動十條舉措》等,圍繞租金稅費減免、復工復產補助、旅游推介等方面,全力緩解該縣文化旅游企業的困難局面。其中,西街上的商業廣場——益田西街2020—2022年疫情期間共計減免商鋪租金259.4萬元。2023年以來,益田西街集聚區接待游客超105萬人次,同比增長378%。
近兩年來,西街先后獲得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等榮譽稱號,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相信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西街將迎來更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