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出雨散離仙山,打一個字,大家能猜到答案嗎?”當“假”字的答案被孩子們爭相喊出時,歡快的歡呼聲瞬間響徹校園。9月19日,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學的校園里,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進校園”文化傳播活動火熱進行,數十個合肥市非遺項目組團走進校園,帶著滿滿的文化底蘊,來到了孩子們身邊。
非遺展演輪番上陣,傳統文化校園齊亮相
活動伊始,極具特色的廬州獅舞率先登場。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獅子時而跳躍騰挪,時而搖頭擺尾,憨態可掬又不失威風的模樣,讓孩子們紛紛踮起腳尖、睜大雙眼,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
(相關資料圖)
緊隨其后,巢湖民歌市級傳承人雷玉君身著傳統服飾,帶來經典巢湖民歌《小小水車八尺長》,悠揚婉轉的曲調帶著水鄉的靈動,讓孩子們在旋律中感受著本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充滿神秘色彩的川劇變臉更是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演員抬手、轉身之間,一張張色彩艷麗的臉譜瞬間變換,快得讓人目不暇接。當演員走向觀眾席,與孩子們近距離互動,甚至俏皮地眨眼睛時,現場氣氛被推向高潮,該校四年級學生汪詩辰興奮地說:“我很喜歡《雄獅少年》這部電影,今天第一次近距離觀看舞獅表演,感覺很震撼很有力量!”
此外,剛勁有力的張氏大洪拳表演同樣吸睛。傳承人一招一式剛猛有力,拳風凌厲,孩子們看得熱血沸騰,不少人還忍不住站在原地模仿起出拳、踢腿的動作,感受傳統武術的精氣神。
與此同時,在該校室內籃球場,一場“可觸可感”的非遺體驗活動同步開展。葫蘆烙畫、廬陽糖畫、廬州棕編、廬州吹糖人、廬陽剪紙、廬州面塑、廬州古法制香、廬州木版水印、馬派皮影戲、宮式彩繪貼金等十余項非遺項目整齊陳列,傳承人現場展示技藝,與學生們親密互動。
孩子們圍在各個攤位前,有的跟著傳承人學習用棕櫚樹葉編織小螞蚱,有的盯著糖畫師傅手中的糖漿,還有的拿起皮影戲道具開始歡快地舞蹈。孩子們在親手操作中,近距離觸摸非遺技藝,感受傳統文化的溫度。
燈謎小課堂開講,解鎖漢字里的文化密碼
“燈謎源于中華漢字文化,是伴隨古老漢字產生、代代流傳的傳統文化藝術,每一個謎題都藏著漢字的智慧和生活的趣味?!?展演結束后,一場以廬州燈謎為主題的特色小課堂正式開課?!皬]州燈謎”市級非遺傳承人吳家宏,用生動幽默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解燈謎的起源與魅力。
吳家宏一邊講解,一邊現場出題互動,從簡單的字謎到結合生活的趣味謎題,孩子們積極舉手搶答,課堂氛圍熱烈又活躍。
“到處來打聽,午飯吃的啥?打一詩句。”“誰知盤中餐?!焙⒆觽兗娂娕e手搶答,有的甚至站起來喊出答案,課堂氛圍熱烈又活躍。吳家宏表示,把廬州燈謎帶進課堂,不只是讓孩子們享受猜謎的樂趣,更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親近漢字、了解傳統文化,讓文化傳承的種子在心里慢慢發芽。
“孩子們瞪大眼睛、驚呼連連的模樣,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非遺薪火相傳的力量。”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學教師林文婷全程參與活動,她感慨地說,五千年中華文明并非靜止的遺產,而是流動的血脈。“當非遺走進校園,走到孩子們身邊,就像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它在孩子們心中扎根,未來終將綻放出屬于這個時代的光芒。”
此次“非遺進校園”活動,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更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可看、可聽、可觸、可學的方式,融入孩子們的成長過程。通過親身感受、親手體驗,孩子們對非遺的認知不再停留在課本上,而是成為了刻在心里的文化記憶,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合報玩轉合肥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