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鄧雄鷹
【資料圖】
“我們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中國保險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市場潛力巨大。”近日,在參加第四屆陸家嘴(600663)國際再保險會議期間,法國再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劉臻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法國再保險北京分公司是法國再保險公司(SCOR)在中國設立的分支機構,注冊資本金20.64億元。劉臻擁有超過15年豐富的再保險行業經驗,2022年9月起擔任法國再保險北京分公司總經理(CEO)。
當前,再保險業務模式正面臨挑戰。劉臻表示,傳統的再保險模式主要是提供承保能力和風險轉移,目前公司正在中國市場探索建立一種新型再保險業務模式,即在尋求與直保公司建立創新合作伙伴關系的基礎上開展再保險業務創新。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法國再保險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再保險公司之一。2000年,法國再保險在北京設立代表處,2008年獲批設立北京分公司,2010年公司拓展其經營范圍到非壽險、壽險和健康險領域,從而成為一家綜合性的外資再保險分支機構。
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法國再保險公司發展較快。2021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3.01億元,同比增長50.37%,實現凈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9.69%。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6.07億元,實現凈利潤7232.67萬元。
劉臻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他表示,2021年中國境內再保險公司的再保險保費收入已經超過了2000億元,再保險行業初步形成了為直保公司提供風險轉移分散功能,同時提供技術增值服務的發展態勢。
劉臻認為,再保險是金融服務業中最具全球化特征的行業之一。目前,有8家外資再保險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了分支機構,這8家外資再保險分公司占境內再保險市場份額約35%。從數據可以看出,再保險行業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行業。從再保險的業務特性來看,再保險行業發展150多年來,其發揮的最根本作用就是進行全球風險分散,這一業務特性也決定了再保險行業必須國際化、全球化。
“中國市場可以充分利用再保險行業全球化這一顯著特點,繼續擴大開放,引入再保險在國際發達市場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將有利于進一步助力中國再保險市場做強。”劉臻說。
展望未來,劉臻表示,綜合壽險和健康險,以及非壽險業務,未來中國保險市場對再保險的剛性需求將持續增加。
探索新型業務模式
當前,國內再保險業務模式也面臨一些挑戰。
劉臻表示,傳統的再保險模式主要是提供承保能力和風險轉移。與國際發達市場不同,目前國內的再保險費率和直保費率尚未實現有效的聯動。同時,再保險公司由于缺乏對新興風險領域的數據積累和產品了解,往往無法提供再保險支持。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廣泛應用,風險本身也在發生變化,直保公司對于新興風險的再保險需求增長很快,例如新興責任險產品,數字經濟發展衍生的風險等。但這些風險由于是新產生的,缺乏數據積累和風險定價模型,再保險公司如果要開展這方面的業務,就需要走到直保業務前端去。”劉臻說。
劉臻表示,法國再保險公司正在探索建立一種新型再保險業務模式,結合全球資源,在數據分析、技術創新等多方面與直保公司開展更加深入和廣泛的合作,為新興的保險風險設計產品,從而實現多贏。
“例如,我們在2021年專門成立了一家研發數字解決方案的服務公司,為直保公司的壽險和健康險業務提供風險篩選、精準定價等相關服務。目前,我們內部也在針對一些目標領域進行創新探索,計劃拓展建立創新合作伙伴關系的目標客戶群。”他說。
談及上海正大力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一流再保險中心建設,劉臻表示,再保險行業因為其國際化、全球化的行業特點,離不開開放的市場環境和高效的資本跨境流通的制度安排,同時也可以成為中國和上海金融保險市場繼續擴大對外合作的試驗田,支持上海建設國際再保險中心,希望上海能夠利用再保險這塊試驗田,推動再保險行業“引進來”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