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普遍越來越好,大規模老年人口的出現,再加上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也正式邁入中低齡老人行列,如何安排好老人的養老,成為了目前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人至老年,圍著膝蓋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才是安享老年生活的正確方式,但實際上在如今的現實社會中,受觀念、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與子女同住已經不是多數老人的第一選擇。相反,更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自由自在的享受晚年生活。
超七成老人想與子女分開住但離不遠
12月23日,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保險大會”論壇上,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發展指數課題組、大家保險集團近日聯合撰寫發布的《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表明,超過七成的受訪者不再選擇跟子女繼續生活,顯示出明顯獨立自主的養老觀念占據多數。其中,55.8%的城市居民認為應該跟兒女分開居住,相互獨立;53.3%的城市居民認為應該跟子女相鄰居住,享受一碗湯的距離。
父母養育子女,子女反哺父母的模式是中國傳統家庭養老理念的表現形式。但隨著時代的變化,使得老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年齡雖至老年,但身體卻仍健康硬朗,因此如今更多的居民在退休后會利用社會提供的資源主動的培養興趣愛好,豐富晚年生活。
《報告》顯示,有超過63.1%的老人選擇“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占比最高的選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將年輕時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都花在孩子、工作身上,而在退休后才終于有時間去追求自己的詩與遠方。
機構養老在居民中的選擇意愿在逐步提高
除此之外,老人不再與子女同住的另一原因在于隨著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一切便利都可以用金錢來換取,不需要子女在跟前仍然可以實現需求。老人也有了養老金,只要經濟獨立,孩子在旁與否不構成物質的短缺和生活的便捷。
《報告》顯示,32.6%的城市居民認為應該去養老機構,減輕兒女負擔,靠專業機構照料。其中部分城市居民表示,選擇養老機構希望能離子女近一些,這樣方便子女探望,也能經常看到家人。
與以往的養老院相比,如今的養老機構越來越專業化、人性化,適老化設施樣樣齊全,專業的管理團隊、持證上崗的護理人員、經驗豐富的醫護團隊,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關注老人的心身健康。
《報告》中表示,城市居民去養老社區/機構考察的比例從2021年的28.3%增加到2022年的30%。同時,大部分年輕的城市居民也已經考慮過父母的養老規劃,其中有27.5%的居民有過親自為父母去養老社區/機構進行考察。尤其是當年齡超過50歲之后,受訪者中去過養老社區/機構考察的占比更高。
因此在如今看來,老人去養老機構生活并不代表著無人養老或無依無靠,對于現在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或者養老意識比較前衛的居民而言,等到退休之后和老伴兒手拉手住進養老機構已經成為主流新潮的養老方式之一。
據了解,大家保險集團近些年已經敏銳捕捉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痛點,在田園化養老機構的風潮下另辟蹊徑,首推“城心醫養”,即在城市核心區選址,利用城市優質配套資源,打破傳統養老社區的封閉管理與情感“孤島”,為老人在原先熟悉的居住環境里提供臨近子女、臨近醫療、生活配套完善,生活氣息濃厚的養老生活服務,方便子女攜孫輩隨時探望,讓老人即使身處養老社區,也能享受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