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險聯社”關注公眾號后,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精彩資訊不錯過。
導語
海保人壽第二大股東易聯眾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擬將所持的海保人壽13.5%股權作價2.6億元轉讓給和銳醫科(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從20%下降至6.5%。
【資料圖】
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保人壽)再迎股權變更。
近日,海保人壽第二大股東易聯眾(300096)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聯眾)發布公告稱,基于公司發展戰略目標,為優化公司資產結構及資源配置,公司擬將持有的海保人壽13.5%股權以人民幣2.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和銳醫科(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銳醫科)。本次股權轉讓后,公司仍持有海保人壽6.5%股權,海保人壽仍為公司參股公司。
01
易聯眾營收和銷售利潤均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海保人壽成立于2018年,總部位于海南海口,是首家將總部設在海南的全國性保險機構。注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幣。
目前,海保人壽共有7家股東,海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2%;易聯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海思科(002653)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20%。
值得一提的是,易聯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為海保人壽的發起股東,曾與海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海思科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為第一大股東,分別持股20%。
從股東背景來看,易聯眾自2000年成立,2010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系統集成軟件及硬件的研發等信息服務。彼時,易聯眾發力保險板塊,左手海保人壽,右手保險經紀。
大概易聯眾原以為可以通過保險業務緩解燃眉之急,然而眾所周知,壽險公司產生盈利所需的時間周期更長。除此之外,面對保險服務業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上市公司在短期內不大可能獲取投資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海保人壽也確實并未對易聯眾的業績提供一定的助力。近兩年,易聯眾營業收入下滑、銷售利潤下降、資金壓力也不小。
易聯眾在業績預告中指出,報告期內公司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同比減少約5600萬元,主要系聯營企業經營虧損所致,其中,海保人壽對公司本期投資損益的影響約為-3584萬元。
公告顯示,此次易聯眾找到的接盤方為和銳醫科。公開資料顯示,和銳醫科成立于2015年11月,經營范圍包括銷售第三類醫療器械和銷售醫療器械Ⅱ類等,注冊資本為1.1億元人民幣。易聯眾指出,本次股權轉讓預計對公司本年度損益影響為12596.79萬元。
02
海保人壽2022年累計虧損1.79億
年報數據顯示,2018至2021年,海保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2.82億元、11.74億元、14.29億元和8.9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57億元、-0.97億元、-1.18億元和0.04億元。
盡管在成立的第四個年頭便實現了盈利,實屬不易。然而進入2022年,海保人壽卻再度由盈轉虧。
2022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海保人壽本年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31億元,實現凈利潤-1.79億元。
從投資收益指標表現來看,海保人壽本年度累計的基本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均為負值,分別為-0.119、-16.59%和-3.31%。
償付能力方面,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海保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65.34%和172.14%。據公司預測,下一季度末,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分別下滑至157.48%和163.18%。
此前,海保人壽曾制定2021年至2023年發展規劃,在分支機構發展、保險業務發展、資本補充計劃和資金運用業務發展等方面均進行了詳細規劃,未來將逐步實現盈利。面對2022年業績的“翻車”,海保人壽能否于2023年再度“翻盤”,值得期待。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險聯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