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債務壓力、鋰價下跌等因素帶來的陰霾以后,天齊鋰業的經營業績逐步好轉。4月28日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2.39億元,同比減少33.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34億元,虧損額度大幅收窄,同比減虧約41.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天齊鋰業同時還披露了2021年一季報,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0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8億元。公司預計2021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1.3億元至-2.5億元,其經營業績或有望在2021年第二季度止虧。
推進減債降負工作
2020年,鋰礦、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業務分別為天齊鋰業貢獻營業收入14.81億元、17.57億元,同比分別減少22.63%和39.95%,毛利率則分別為62.53%和23.71%。天齊鋰業表示,其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鋰化工產品的價格在2020年前三季度持續走低,疊加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因素導致出口份額降低。雖然鋰化工產品市場在2020年第四季度有所反彈,但綜合來看,全年的產品銷售均價和銷量均較2019年有所下降。
不過,另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鋰消費國,產品競爭力強,主要產品價格跌勢趨緩等因素,均被認為將對天齊鋰業業績帶來有利支撐。
債務問題的解決進展,是天齊鋰業目前最受市場和投資者關注的話題。此前,天齊鋰業子公司擬引入澳大利亞上市公司IGO成為戰投、緩解債務壓力一事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據悉,與IGO的交易完成后,天齊鋰業方的所獲資金擬用于償還銀團并購貸款本金不少于12億美元及相關利息,屆時,公司資產負債率有望下降至約63%。
針對此次交易,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與IGO交易事項目前進展順利。除了澳大利亞外商投資審查委員會和英國、澳洲兩地稅務機關就本次交易的內部重組的審批工作外,其余交割條件均已完成。相關外部審批工作在正常推進中,截至目前未出現被否決或禁止等實質性障礙。”
天齊鋰業在年報中表示,接下來,公司將重點圍繞“止血”、“造血”和“補血”幾方面來推進減債降負工作,同時,還將增強境內外產業協同效應,實現產能擴充,降低成本,增加業績增長點,全面提升公司的市場份額和行業競爭力。
“2021年,公司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加快推動奎納納氫氧化鋰項目調試運營,同時要通過調試過程的深入,加強對境外公司的規范管理,實現財務、運營、銷售、采購、人力資源等核心業務板塊的協同,降低成本、增加經營現金流,提升公司境內外核心資產和業務的協同效應,為公司業績增長提供保障。”天齊鋰業表示道。
本輪漲價周期可能較長
伴隨下游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天齊鋰業所處的鋰行業景氣度近期以來持續回升,產業前景受到市場分析人士的看好。
“碳酸鋰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價格上漲。從需求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在2020年第三、四季度出現產銷量大幅提升,對原材料需求持續增長,2020年第四季度,國內碳酸鋰一度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價格快速上行,一直到今年3月中旬,碳酸鋰價格趨于穩定。”卓創咨訊分析師韓敏華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未來趨勢看,韓敏華認為,短時間內,碳酸鋰價格可能存在小幅松動,但目前下游存在支撐,價格下行空間不大;從長期來看,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歐美國家和地區,新能源汽車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支撐均助力行業發展,預計在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都將是鋰電池行業的較大增量之一。此外,光伏等產業發展也為儲能電池領域發展帶來新的需求。“在未來較好預期之下,鋰的供應偏緊張。我們對行業的觀點是短期看整理、長期看好。”韓敏華進一步說道。
千門資產投研總監宣繼游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1年鋰資源行業景氣度相對較高,年初至今,已經形成了大宗商品順周期漲價模式。包括通用等在內的大財團已經確定了轉向新能源的相關戰略,從行業銷售配比來看,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將成為行業主導,有望實現銷售大幅提升。從碳酸鋰情況來看,我們認為,這一波漲價周期可能較長,未來其價格有望突破歷史最高水平。”他進一步表示,無論是碳酸鋰、氫氧化鋰還是電池級鋰資源,其核心都在于“鋰”,鋰行業在2021年全年景氣度都會非常高。
在行業景氣度及發展前景受看好的情況下,掌握鋰資源的龍頭企業被認為優勢明顯。年報顯示,天齊鋰業現階段主要依托射洪天齊、江蘇天齊和重慶天齊提供碳酸鋰、氫氧化鋰、氯化鋰及金屬鋰產品,中期鋰化工產品規劃產能合計超過11萬噸/年;旗下位于澳大利亞的泰利森鋰精礦建成產能達134萬噸/年,規劃產能達194萬噸/年,公司整體產品規模優勢明顯,已成為集上游資源儲備、開發和中游鋰產品加工為一體的鋰電新能源核心材料龍頭供應商。
天齊鋰業表示,碳酸鋰的價格上漲將是可持續的逐步上漲,對公司的持續運營、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正面的推動作用;此外,鋰資源端由于其戰略意義,獲取和控制難度將逐步加大,因此,鋰資源將成為中長期限制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長期看,鋰資源企業的議價能力和產業鏈地位將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