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4月25日發表題為《減排要與經濟發展共存》的社論指出,日本決定讓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46%。這是菅義偉首相在氣候峰會上的豪言壯語,但是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卻絕非易事。為達成該目標,日本需同美歐以及中國開展合作,在兼顧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推動世界加速減排。全文摘編如下:
除日本以外,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約翰遜也分別在氣候峰會上喊出“2030年比2005年減排50%至52%”和“2035年比1990年減排78%”的口號,顯得魄力十足。
《巴黎協定》提出,各方要為實現本世紀末全球氣溫相比工業革命前增幅不超過1.5攝氏度而努力。
但是,即使各國完成原有減排目標,全球氣溫恐怕還是會升高3攝氏度以上。屆時,高溫天氣、暴雨和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洪水無法避免,它們將加劇糧食短缺、移民浪潮和政局動蕩。
氣候峰會上不少國家宣布提高減排目標的一幕讓我們看到一絲希望,日本也心血來潮提出了新目標。
但是,實現這些目標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日本的原目標——“2030年比2013年減排26%”是在綜合考慮過各產業對策的基礎之上制定的,具有一定科學依據。
如今距離2030年僅剩9年,我們卻忽然將目標提高70%以上。這就要求身為“排放大戶”的原材料產業等行業在短期內轉變產業結構。依附于這些行業的地方經濟很可能面臨較大的轉型陣痛。
希望政府基于實際情況盡快制訂相關計劃,以使其減排目標具有實效性。政府必須避免日本產業競爭力的整體下降,要讓減排計劃更具可操作性。
為加速減排,我們必須努力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當務之急是推動從生產到消費的所有環節實現電動化,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日本平原較少,沒有能大規模發展太陽能發電的場地。雖然人們看好海上風力發電,但是考慮到建設、試驗和測評等環節的用時,恐怕2030年前難以真正推廣。
如此一來,為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核電就成了無法割舍的選項。日本經濟產業省應在新一代能源基本計劃中明確核電的重要地位。
此外,加速創新和培育新產業也十分重要。日本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氫能源利用和太空太陽能發電等方面技術先進,只是目前還遠不能將其以低成本推廣。當前我們只能通過綜合運用現有技術和重定標準等方式推進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