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繼續往前行,就來到了云南貢院的舊址,這里是明清兩代舉行鄉試的考場,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云南總督卞三元奉旨重建,1999年,云南省文化廳和云南大學出資修繕,大殿式建筑,白墻黃瓦,雕梁畫棟,古樸典雅。坐北朝南,硬山頂,雙聯土木結構,面膜闊五間,寬27來,進深五間,進深18米。
時地處于云南府城北門之右,背負城墻,南臨翠湖,居高瞰下,勢若巨虎。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從這里考出8千余名舉人、進士。清光緒年間,石屏人袁嘉谷中了狀元。現在看到的貢院建筑只剩下至公堂和東號舍。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云南貢院舉行最后次考試,向科舉制度告別。1922年唐繼堯撥貢院為東陸大學永久的校址后,這里成為東陸(云南)大學的大禮堂
。
這個貢院還見證了發生在昆明的“大事件”,明朝末年,永歷皇帝流寓云南,曾經將貢院作為“臨時皇宮”。在這里駐蹕一年多,被稱為漢民族封建皇權衰落的歷史見證。
抗戰時期,致公堂成為各種演說之地,茅盾、尚鋮、楚圖南、姜亮夫、朱自清、潘光旦等均在致公堂發表膾炙人口的演說。聞一多先生在此主持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并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講演》“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在”。
東號舍舊址,號舍不叫文場。是當年考生居住考試的場所。舊時候,考生參加科舉考試,一個考生一個小房間,在里面吃喝拉撒睡及答卷。云南貢院原本有4865個考舍(間),分為東西兩院。不過西號舍已經不存在,只剩東院一排樓考舍,也坐北朝南,長53米,寬11.3米,上下兩層,建筑面積1199平方米,為磚混木結構,房屋外側均有外廊轉通。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中國考試制度唯一的一條往上攀爬的天梯,是通過層層考試選拔人才唯一途徑。過去如此,現在也是這樣,沒有其他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