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6日訊 近期,華商基金彭欣楊分享了他對于成長行業的觀點。在彭欣楊的投資框架中,他更偏向成長投資,“因為成長是沖破經濟迷霧的利器,依靠成長能夠穿越周期。”
展望2023年,彭欣楊認為,國內經濟已進入復蘇時間,彭欣楊抓住的核心依然是成長策略,他一直關注醫藥、科技、新能源、軍工、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在成長性強的行業中,去做大的節點輪動,力爭為投資者獲取更多收益。
對于未來A股市場表現,彭欣楊表示,權益市場整體或很難大幅上漲,這個階段更看好一些代表未來方向的新產業、新經濟。"只有這些里面走出了新的產業經濟主線,提升了全社會的生產效率,才能帶領整個經濟走出低增長的狀態。"因此,2023年,他將會重點關注科技領域、先進制造領域、新能源領域、創新醫療等幾大方向。
醫藥研究員出身的他,研究員入行即做醫藥行業研究,迄今已具有超過12年一線醫藥研究經驗,尤其對醫藥各個細分行業有獨立深入理解。對于一直關注的醫藥領域的投資機會,彭欣楊表示,醫藥兼具必需消費的剛性和創新的彈性,另外還具備進口替代的空間,這幾點既符合老百姓的需求,也符合國家的大計方針。
另外,從醫藥板塊內部來看,大量優質新股補充進來,尤其是科創板中較大比例為醫藥企業,其中不乏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這也為行情的持續提供了底層邏輯。具體到子行業的選擇,彭欣楊稱未來更關注能夠創新的醫藥企業,包括高端醫療設備、創新藥、創新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