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洗洞”破壞生態的理念深入民心河南西峽:推動有關部門開展專項行動懲治盜采行為
本報訊(通訊員汪宇堂 王樂 馬志全)“我們以前缺乏環保意識,法律觀念比較淡薄,盜采、浸金造成了環境污染。這次以勞代償,既能修復生態,又能減少賠償負擔,我是心甘情愿的。”近日,在河南省西峽縣太平鎮銀寺溝村東礦洞口,盧某對該縣生態修復“回頭看”巡查組的人員說。
西峽縣是河南省林業大縣、南水北調核心水源涵養區,全省12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被譽為“綠色王國”。然而由于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信息互通不暢,生態犯罪線索發現難、證據固定難,給依法懲治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類犯罪行為帶來較大影響,不利于核心水源涵養區生態資源的保護。
為凝聚合力,2022年7月,西峽縣檢察院牽頭與公安局等5家單位會簽了《關于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共同體”工作機制的意見》,圍繞江河湖泊水資源保護、礦產資源保護等重點領域,建立起內外聯動的“生態環境保護共同體”工作機制,暢通了偵訴銜接、公益訴訟配合和生態服務延伸渠道。
2022年9月,該縣太平鎮派出所所長在生態巡邏中發現了一輛疑似“洗洞”采金車,隨即跟蹤其至一廢棄礦洞口,發現了盧某等4人正在利用氫氧化鈉等化學藥劑和發電機、水泵等設備進行浸金作業。根據“生態環境保護共同體”機制,所長將情況及時反饋至西峽縣檢察院。
據了解,“洗洞”是指用化學藥劑和水將廢棄金礦等“浸洗”一遍,從而把里面的金砂、金石置換出來。這一行為會給作業地區土壤和地下水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該院收到線索后立即作出部署安排,并將線索同步報送至縣環境保護局等部門。同日下午,該院刑事檢察、公益訴訟檢察干警會同公安、環保等部門人員前往現場,在太平鎮派出所所長的帶領下沿斜井進入井底,及時阻止了盧某等人使用漂白粉中和廢水銷毀證據的行為,并由專人提取部分水質清樣送檢。經檢測,礦洞廢水中的有毒物質鎘超標28倍。據悉,得益于協同機制下的多部門配合,該案從立案到移送審查起訴,僅用時28天。
為進一步懲治涉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行為,西峽縣檢察院于2022年11月向該縣自然資源局、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局西峽分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嚴厲打擊盜采、收購礦產等違法行為,充分利用宣傳手段,提高群眾對“洗洞”等盜采金礦危害性的認識,攜手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涵養區安全。
上述四個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后,自今年1月起相繼開展為期6個月的打擊“洗洞”盜采金礦與廢棄礦產整治專項行動工作,現已對轄區內5家采礦企業進行整治,1家企業進行注銷,對多處廢棄礦山礦洞進行封堵和無害化處理。
同時,為強化訴源治理,教育廣大群眾,5月12日,法院在案發地開庭審理此案,依法判處盧某等4人相應刑罰。4人均認罪認罰,現判決已生效。
“我們和制定修復方案的某生態科技公司協商,確定修復費用為13.75萬元。鑒于涉案人員家庭困難,同時結合案件事實情節和涉案人員的良好認罪態度,我們積極引導涉案人員以提供勞務的方式替代性支付修復費用3.75萬元,最大程度減輕其經濟負擔。”該院第四檢察部主任朱志海說。(汪宇堂 王樂 馬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