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代價收益技術】|如果在你家所在的社區開一個小賣部,投入 50萬元,經過兩年的經營,最后變成 一百萬元。這樣的生意你做還是不做?我想你也許愿意做。→如果投入 50萬元,經過兩年經營,最終變成 20萬元,這樣的生意你做還是不做,我想你肯定不會做。因為誰愿意干這個【賠本的買賣呀】?→經濟學中,為了衡量一項經濟活動【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需要比較【所獲得收益】與【付出的代價】。→在上述例子中,【投入的 50萬元】被稱為【代價】,【最終獲得的 100萬元 或是 20萬元】被稱為【收益】。→如果【收益】大于【所付出的代價】,投資才可能有價值。→如果【等于】或者【小于】所付出的代價,這樣的投資就沒有意義了。→【做生意】是如此,心理咨詢過程中【求助者的觀念改變】也是如此。→求助者的【每個想法】都可以從【代價】和【收益】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咨詢師與求助者討論【不同想法的利弊】【利】相當于【收益】,【弊】相當于【代價】。→【理性的求助者】自然會選擇【收益更大】或【代價更小】的想法,依據【此想法】采取相應的【行為】。→這樣的技術被稱為【代價收益技術】。→【代價收益技術】會談有這么幾個步驟:一,確定【討論的想法】;二,分別說明這個想法的【好處或收益】與【壞處或代價】;三,確定【好處與壞處的大小】,從而得到【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