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巴黎到溫州只有兩天距離”,指的就是溫州人的穿著打扮。
而今,溫州服裝歷經市場風云變幻,千帆競發、大浪淘沙,重塑溫州服裝產業情懷依舊,加快轉型升級正當其時。
(相關資料圖)
日前,中國(溫州)男裝節、溫州國際服裝節、CHIC2023定制展三場頂級時尚盛宴同期開幕,帶來服裝產業與創意設計、數字轉型、時尚文化、生活美學、城市品質的多元對話和激情碰撞,拉開了溫州服裝產業一系列革新發展的帷幕。
(一)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歷代服飾的傳承,不僅在藝術領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高峰,同時也反映了特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和民俗,是華夏兒女共同的歷史記憶。
甌越古城溫州,同樣傳承著千載的服章之美。
溫州位于東海之濱,氣候宜人,雨量充沛,適宜種桑養蠶。西晉時期,就出現過“城郭桑園成片,采用土絲繅絲”的熱鬧場景;宋元時期,溫州生產的綾、絹、綢就很出名了;到了明代,甌綢之美為時人驚嘆,誕生了雪里清、火里煙、出爐紅等諸多精美名品。
時光流轉,及至近四十年,溫州服飾始終堅持順應時代、引領潮流,走過了從作坊經濟到規模化經營,再到品牌打造的蝶變之路。服裝從業者們融合傳統工藝和創新工藝,承甌越文化于時尚產業,堅守匠心始終不變、開拓市場永不止步。
今天的溫州,坐擁“中國男裝名城”“中國針織名城”“中國休閑裝名城”“中國紡織服裝品牌中心城市”和“中國服裝時尚定制示范基地”5張國字號產業金名片,涌現出了大批知名服裝企業品牌,并逐步向時尚化、品牌化、國際化、數智化、個性化方向轉型。
“穿在溫州”已經成為溫州人跨越山海、走向世界的橋梁。
甌綢紡織技藝
(二)
服裝作為與人密切相關的“生活必需品”,與溫州人的歷史記憶、文化審美相交織,張揚著溫州人對美的極致熱愛與獨到表達,塑造了溫州服裝獨特鮮活的畫像。概括起來有幾大特質:
敏銳和時尚。服裝業的發展,需要對時代敏銳的“捕捉”和對時尚的精準“嗅覺”。
1938年,服裝商人胡孟欽嗅到了商機,在五馬街創建了國光服裝店,這條街隨后開出28家服裝店,是溫州最早的服裝街,成為溫州的時代地標。
到了上世紀70、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大江南北。一大批包括鐵井欄、木勺巷、動力頭和妙果寺等在內的服裝批發市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其中,1985年創建的妙果寺市場,成為了當時溫州市區開辦的最大專業市場,曾是全國著名服裝市場和全國最大的十家專業市場之一。
在那個年代,溫州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加工遍地開花,前店后廠成為很多溫州服裝人的共同回憶。
執著和熱愛。事功精神,鑄就了溫州人的執著品質,這也深深印刻在了溫州服裝產業的發展足跡上。
1996年在溫州服裝史上非常重要,因為在這一年里,陸續成立了報喜鳥集團、莊吉集團、高邦集團、喬頓服飾、森馬服飾等,是溫州服裝的重要組成力量。
1999年,5家溫州男裝企業(夏夢、華士、奧利士、喬頓、仕登)代表中國男裝參加新中國成立50周年慶典的大型對外宣傳活動“99巴黎·中國文化周——中華服飾文化展演”,獲得高度贊譽。
隨后,“穿在溫州”的號角吹響,溫州服裝集體頻繁亮相于各大知名展會,“溫州——中國服裝名城”形象由此奠定。
適變和變通。面對時代的浪潮襲來,每一次關鍵歷史節點和危機下的變通成就了溫州服裝產業的不斷蛻變。
從2008年起,溫州市服裝商會及外貿分會積極搶灘國際市場,在意大利和美國設立了3個溫州服裝境外貿易代表處,在海外直接接單。2013年,溫州男裝企業集體亮相CHIC展,打出了“高端男裝看溫州”的宣傳語。
2017年5月,首個“中國服裝時尚定制示范基地”落戶溫州,溫州時尚定制展橫空出世,再現溫州服裝力量,為溫州服裝全品類時尚定制走出去提供了契機和平臺。
近年來,溫州更加重視產業集群發展,G104時尚走廊、溫州服飾時尚中心加快建設,不斷延展產業鏈條,打造“時尚產業生態圈”,向世界講述“溫州時尚故事”。
(三)
甌越大地上,一絲一線織就的錦繡華服,是穿在身上的歷史,是看得見的文明。
溫州有完善的產業鏈,有堅實的制造業基礎,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而如何培育出更適合行業發展的土壤,則需要黨委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共同探索。
凸顯“鏈”的作用。去年,溫州出臺了鏈長制“十個一”機制,圍繞“5+5+N”兩大萬億產業集群培育,深入開展補鏈、延鏈、強鏈工程。用鏈長制串起一條條產業鏈、聯通一家家企業、統籌一項項要素資源,更是對產業組織關系、經濟交易聯系的系統優化。“鏈”出新動能,就能“長”出新優勢。
催生“聚”的優勢。不論是“穿·越千年”2022溫州時裝周系列活動,還是溫州時尚消費展、溫州服裝產業史概念展、中國(溫州)男裝節、紳裝文化節等活動,各類平臺型活動正在不斷凝聚起行業高端資源力量,通過時尚展覽、經貿交流、新品發布、品牌訂貨、展覽展銷和會議論壇,將有效助力企業市場的開拓和轉型賦能。
開拓“細”的領域。隨著服裝產業的發展,我國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陸續形成了一大批產業集中度高且生產規模大的服裝產業集群和服裝市場,比如深圳女裝、佛山童裝、平湖羽絨服、濮院毛衣、海寧皮革、昆山羊毛衫、青島衛衣等。我市在現有產業集聚發展的基礎上,仍應重點關注細分領域,在關鍵優勢領域做到世界一流。
疊加“數”的效應。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重塑正在服裝行業全鏈條深入推進,我市服裝企業要借助各大產業平臺,進一步強化新零售、新電商以及跨界電商業務,采用AI、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賦能產品和零售終端,構建和完善全渠道營銷體系,把溫州服裝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站在現代時空之下,我們凝聚黨委政府、領軍品牌、服飾設計師、跨界藝術家之力,薈華裳之美,秀甌越芳華,必能綻放新時代清麗、雋永、時尚的錦繡華彩。
執筆:市委宣傳部文產辦吳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