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民晚報訊(實習生 沈喻元 記者 楊碩)日前,工商銀行虹口山陰路支行經數月封閉裝修布展后,以全新面貌開門迎客,通過推動“金融+文化”跨界融合,持續做好歷史傳承與文化發揚,積極探索未來金融服務新格局。
工商銀行虹口山陰路支行所在地為內山書店舊址,是上海市級文化紀念場所。20世紀30年代,這里曾是上海左翼書刊的主要出售點和中日進步文化人士的聚會場所,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20世紀50年代初,這里是中國人民銀行山陰路儲蓄所,是工商銀行首批倡導站立服務、提升金融服務質量的網點之一。1998年以來,工行以銀行網點為陣地,三度修繕舊址,不僅不間斷地為客戶提供卓越的金融服務,更積極地傳承歷史文化,承擔金融為民的重要社會責任。
此次山陰路支行再次進行特色化改造,在虹口區政府、新華傳媒連鎖的支持下全力還原內山書店原貌,秉承著“文化搭臺,金融唱戲”的經營理念,向世人講述更為真實的魯迅與內山夫婦的往事。智能銀行服務區采用大量木飾面、木質家具營造復古感,墻面上的老照片、魯迅的代表作讓客戶在辦理業務時也能了解魯迅先生、工行與內山書店的珍貴歷史瞬間,實現自身的“文化增值”。文化展示區貫通毗鄰的“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形成一個以書為本的小型文化綜合體,全方位展示魯迅相關作品。網點再現了30年代初內山書店的內景,在多方的協助下進一步完善陳列室展品,通過一件件與魯迅相關的舊物,讓廣大市民了解發生在這里的革命往事,深刻感知虹口文化的深厚底蘊。
金融是文化經濟的核心、文化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推動。工行一直積極堅持“敬人、敬業、求實、求效”發展理念,以實現與區域同頻共振為目標,加速融入虹口區發展浪潮,不斷把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帶給廣大市民。通過做好網點特色化轉型工作,實現“金融+文化”業態創新升級,進一步探索文化特色網點服務亮點,提升金融服務質量。
一方面,該行積極探索網點場景建設,提供“金融+”多樣化服務。根據山陰路支行金融文化網點的特點,聯合虹口區與新華傳媒積極引入藝術、文化、休閑等元素,構建形式多樣、互相引流的服務場景。前期,工行以山陰路支行為平臺舉辦了多場黨建共建、金融反詐、閱讀沙龍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與鄰近的川北支行聯動,形成一條連貫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動線,讓廣大市民在參加活動之余享受到近在咫尺的便捷金融服務。另一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傳承網點周邊的紅色文化。2021年,工行啟動了“虹口區紅色資源宣傳網點打卡地圖”項目,搜集網點周邊紅色景點,在網點內開辟出紅色宣講角,制作了一系列專屬紅色物料。內山書店、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舊址等經典紅色地標在網點內一一呈現。以開放銀行網點的形式,讓網點成為弘揚虹口文化的“主陣地”,讓工行員工成為虹口文化的“宣講員”,在金融服務中體現濃厚的“大思政課”氛圍。
未來,虹口山陰路支行將繼續立足自身經營場所,擦亮虹口“文化三地”名片,全力做好文物保護、文化傳承與精神發揚。通過開展更多形式豐富的活動,不斷為群眾普及金融知識,提升群眾的金融素養,在區域金融支持和服務上充分履行國有大行銀行應盡的社會責任,繪就一幅“文化+金融”的全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