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今天召開“勇擔健康使命,鑄就時代新功”暨第六個“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相關論壇上臨床專家醫生共議新時代下如何做一名好醫生、怎樣更好開展醫療創新。
剛榮獲“2023年上海好醫生”的放射治療科主任曾昭沖,分享自己從醫37年心路歷程。他表示,“好醫生就應該服從黨組織安排、不辱使命,處處為病人著想,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成果及時與同行分享,使盡可能多的病人獲益,從而造福人類。”
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分享科室管理創新實踐,他介紹:內鏡中心發揚“勤于觀察,勤于思考,勤于行動,勤于總結”的“四勤”精神開展技術創新、圍繞“年年一個小目標、不放棄任何機會”進行科室管理和平臺建設、完善從臨床到基礎的人才梯隊培養。
內分泌科主任李小英分享,科研能力是醫療創新必備條件,國家醫學中心需要醫生科學家來實現更多臨床轉化和應用研究。胸外科主任譚黎杰分享醫療創新必要性,并從結合臨床、充分學習、大膽設想、小心實踐、實事求是等要點展開介紹醫療創新。
中科院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表示,自建院以來,無數“中山人”踐行使命,用實際行動書寫醫者的忠誠與擔當。新的形勢下,中山醫院將繼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直面機遇與挑戰,聚焦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全面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黨委書記顧建英表示,借助主題教育契機,醫院將繼續圍繞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發展重點任務,在“實”上做文章、見真章,努力為醫院的發展、為醫學事業的進步、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貢獻。
欄目主編:顧泳
本文作者: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