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5日刊文稱,許多德國人認為節儉是他們國民性的一部分,把追求物美價廉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因此,他們接受了能源挑戰,找到了越來越有創意的方式來削減消費。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數據,即便校正了反常的溫暖天氣因素,今年9月和10月的家庭與企業天然氣消費也比2018年至2020年間減少了約四分之一。全國儲氣設施的儲氣量現在已達97%,遠遠超過政府最樂觀的預測。
隨著天氣變冷,德國人在社交媒體上吹噓誰堅持不開暖氣的時間最長,并發布溫度讀數作為證據。他們正在用毛巾擦拭身體來取代淋浴,囤積保暖內衣,甚至在公寓里點起了戶外烤架和露營爐灶。
城鎮議會調暗了路燈,調低了公共建筑的溫度,并關閉了公共洗手間和浴室的熱水。游泳池沒有加溫。一些城鎮正在考慮關閉交通信號燈。桑拿房已經關閉。杜塞爾多夫市正在考慮調低一處火葬場的溫度。
雜貨店縮短了營業時間,并給一些冰箱斷電。教堂把恒溫器調到低至45華氏度(約7攝氏度———本網注),并要求教區居民向老年居民捐贈毛毯。楚格斯皮策滑雪度假村的空中纜椅降低了運行速度,座椅沒有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