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法國新聞廣播電臺網站12月3日刊登題為《空間站、探月、火星車……中國太空計劃價值幾何?》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北京表示,中國空間站最后一個艙段夢天實驗艙已于11月3日順利完成轉位,空間站的“T”字構型就此完成。隨后,新華社報道稱,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進入夢天實驗艙。11月30日,又有三名航天員加入他們的行列,完成了中國歷史上首次乘組在軌輪換。憑借這一軌道空間站以及近期取得的成就,中國大大展現了其太空雄心。那么,中國的太空計劃與其雄心相匹配嗎?
2003年,中國加入了擁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小型俱樂部,此后它便不斷進步。今年4月,三名航天員完成了六個月的在軌飛行之后返回地球。這場為期183天的漫長旅程刷新了它在前一年創下的92天最高紀錄。處于收尾階段的中國空間站建造工作同樣證實了中國對載人飛行技術的掌控,中國航天員實現了長達數小時的出艙活動。
除了上述載人飛行和在失重環境中組裝(空間站)之外,中國還取得了多項令人矚目的成就。2019年1月,嫦娥四號完成了全球首次月球背面著陸。這是一項壯舉,因為月球背面的地形起伏比它的正面劇烈得多,這項活動需要更高的技術。法國天文學會副會長吉勒·達維多維奇解釋說:“要完成這件事非常復雜,因為需要一顆中繼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