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香港《東方日報》1月27日刊發題為《石油武器化》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俄羅斯在美國及西方的打壓下,反制的方法卻有創意且極其厲害。戰場上與美國在烏克蘭作戰,或之前在敘利亞的戰爭,只反映俄羅斯的戰斗力與決心,現時最具殺傷力的是它把石油、天然氣的出口武器化。
一是全球經濟即使進入半導體時代,還是會依靠石油和天然氣,核能與清潔能源還未能替代石油和天然氣。二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幾乎由寡頭壟斷。“歐佩克+”即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石油出口國加上俄羅斯等出口國,天然氣則是俄羅斯、伊朗與卡塔爾為主。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大,卻主要是內銷,出口有限。俄羅斯與歐佩克聯手,既掌控市場價格,也主宰對歐洲、印度、日本等的供應,主要進口國沒法找到足夠的供應來替代它們。若有新冷戰,美國的西方陣營會是能源凈進口方,依賴陣營外的供應,受制于人。
俄羅斯與北約在烏克蘭的沖突,是俄羅斯以石油、天然氣出口與美國、北約的財力作戰。俄羅斯借減少供應歐洲,引發歐洲的能源危機和通脹危機。美國無力救援,反倒高價出口歐洲賺取暴利,與俄羅斯變成互相配合。歐盟制裁,俄羅斯出口石油,卻借印度等國轉口歐盟與英國,部分更轉口美國,可能便再轉供歐洲。印度進口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不畏西方制裁,也實際破壞西方對俄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