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喬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號曉池,山西祁縣人,著名晉商,人稱“亮財主”。
2、祁縣喬家第三代人,是喬家第四位當家人,也是喬家門中最長壽的人。
【資料圖】
3、喬致庸于同治初年(1862年)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被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
4、 喬致庸出身商賈世家,自幼父母雙亡,由兄長撫育。
5、本欲走入仕途,剛考中秀才,兄長故去,只得棄文從商。
6、喬致庸享年89歲,一生娶有6妻,因喬門中有不許納妾的家規,所以都是續弦。
7、他先后一共有過六個兒子,對于兒子,他的家教非常嚴格,但六個兒子都沒有令他非常滿意,因為他才沒有在其中選擇下一代的當家人。
8、先來說說大兒子,他的性格不夠討喜,都說生意人應該要逢人笑臉相迎,左右逢源,可是他卻驕縱桀驁,不夠圓滑,實在不是做生意的料。
9、再來就是二兒子,對于這個兒子,喬致庸的評價更為狠辣,說他性格暴烈,很難運籌帷幄,也不知到底其做了什么事情能讓父親有如此評價。
10、三兒子曾經在他晚年時管理過商號,由此可以看出,這應該是他六個兒子里性格最好的一個了。
11、 他與人為善,經常為家鄉做一些好事,附近的百姓都交口稱贊他;喬致庸也有打算選擇他作為當家人,但是由于他去世較早,而且商人重利,所以最終還是沒能得當大任。
12、四兒子有一個致命缺陷,阻擋了他的經商之路,那就是不善言辭,這讓他在生意場很難和對方斡旋,從而達到想要的效果。
13、第五個兒子很像年輕時的喬致庸,一心只讀圣賢書,完全不想沾染任何一絲一毫的商賈氣息,所以自然而然就出局了。
14、說到最小的兒子,這是喬致庸的老來子,自然是備受寵愛,可是他體弱多病,甚至先于喬致庸離世,經此打擊,喬致庸一病不起,很快也在兩年后逝世,享年89歲。
15、也許喬致庸想把最好的給予自己的孩子,自然對于孩子們的要求就比較高,可是尋尋覓覓都沒有找到符合要求的繼任者,幸而,他還有出類拔類的孫輩,嚴守家訓,將喬家的榮耀發揚光大。
16、人才輩出的后代喬致庸共有10個孫子,后來他選擇了二房的長子喬映霞作為家族的當家人,同時也是自己的繼承人;他覺得這個孫子從各方面來說都更像年輕時的自己,恪守家訓,倡導兄弟姐妹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扶持,這也是喬致庸所希望的。
17、喬映霞后來遭遇了貨幣貶值的危機,他完全可以罔顧銀莊顧客的利益,大發橫財;但是他謹遵祖父的教導,做生意就要講究誠信;因為堅持讓顧客不遭受任何損失,所有的貶值都由銀裝一力承擔,經此重大打擊,原本銀兩豐厚的喬家商號變得岌岌可危,遭遇了重大危機。
18、后來時局動亂,各方勢力都想從喬家分一杯羹,在經歷各種重大危機后,喬映霞離開了人世,喬家最終也離開了商界,退出了經濟歷史舞臺。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