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德國投降,在中國壞事做盡的日本"孤掌難鳴",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失利的日本,成為了地球上最后的罪人,他們在中國多年的燒殺搶掠,終于要結束了。
(資料圖片)
美國投擲的兩顆原子彈,讓日本了解到了他們注定要失敗,此時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也成為了"強弩之末",隨著關東軍被大部分抽調到太平洋戰(zhàn)場,后續(xù)補充進來的關東軍再也不是日本的精銳,而是老弱病殘湊數(shù)的隊伍。
1945年8月9日,蘇聯(lián)浩浩蕩蕩的150萬大軍猶如脫韁的野馬一樣魚貫而出,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本最后的軍團關東軍。在二戰(zhàn)的過程中,蘇聯(lián)為了保衛(wèi)祖國犧牲了6000萬人,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除了德國外,就是日本了。蘇聯(lián)人面對日本這位最后的敵人,他們咬牙切齒的沖了過去,幾乎在橫掃的情況下完勝了這支"強弩之末"的關東軍,一口氣俘虜了日本將近60萬人的俘虜,其中大部分是男兵,還有一小部分是女兵。
日本知道自己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選擇了無條件投降。本以為投降就沒事的日本人,卻錯誤估計了一個國家的想法,這個國家就是唯一沒有接受日本投降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對日本人的憤怒達到了極致,他們選擇不接受日本投降,將日本17萬俘虜全部處死,無一例外。
與澳大利亞的選擇不同,美國選擇了接受日本投降,但是對日本俘虜?shù)奶幚矸绞筋H為獨特。美國人將日本人俘虜?shù)囊路摴?,然后在眾目睽睽之下對他們進行羞辱,這樣一來,既防止了日本人隨身偷藏武器傷人,又對日本俘虜進行了報復,讓日本軍人失去該有的尊嚴。如果說澳大利亞的處理方式是"殺人",那么美國人的處理方式就是"誅心"。
蘇聯(lián)與澳大利亞、美國的做法都有不同,蘇聯(lián)人選擇接受日本投降,同時又沒有殺日本的俘虜,但是也并不遣返釋放他們,而是將日本將近60萬俘虜全部帶回了蘇聯(lián),流放到了西伯利亞的寒風中,成為了蘇聯(lián)的苦力。日本俘虜在西伯利亞的贖罪方式比死要痛苦,比脫光更羞辱,被蘇聯(lián)開發(fā)著他們最后的價值。
在蘇聯(lián)西伯利亞的集中營里,對于日本人來說是暗無天日的黑洞,在那里,吃不飽是常態(tài),沒有冬衣,穿不暖是日常,勞苦的作業(yè)是他們能夠活下去的價值。如果生病了,無法繼續(xù)工作,蘇聯(lián)人可不會浪費任何一滴醫(yī)療資源去拯救這些戰(zhàn)爭罪犯,只會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在西伯利亞的寒冷中,日本俘虜早就失去了鬼扯的"武士道"精神,他們有的身體強壯,為了討好女看守,寧愿淪為她們的快樂源泉,以此"諂媚"的方式換取一些牛奶和面包,甚至只是一夜溫室的睡眠。
在這群俘虜之中,有一群日本女俘虜,在她們中間,有軍隊的通訊員、衛(wèi)生員、慰安婦等等,不過在西伯利亞,她們的身份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俘虜。而作為罪孽深重的俘虜,她們即便死了也沒人會關心,就更別提在寒冷的冬天被蘇聯(lián)士兵鞭打了。深夜里,留守在西伯利亞百無聊賴的蘇聯(lián)士兵,拿女俘虜取樂也再說難免,她們是否會想到,曾經日本人犯下的罪惡,會由她們來償還一部分呢?
盡管一天只提供350克黑面包和20克糖來維系這些日本俘虜?shù)纳?,但是他們勞動的能力實在太差了,產生的價值甚至無法彌補集中營的虧損。也正因為如此,日本俘虜們終于迎來了被遣返回國的機會,只是到了1949年8月,所有日本俘虜遣返完畢時,曾經60萬的俘虜,如今只有30萬左右回到了他們的祖國,希望這些人可以銘記自己的錯誤,重新做人。
雖然他們的下場咎由自取,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回到日本后,也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因為在日本的本土的人,對這些被俘遣返的俘虜十分鄙視,他們被視為日本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