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歷經1600多個日夜奮戰,伴隨著最后一次爆破聲響,貴州高速公路第一長隧桐梓隧道雙幅正式貫通,標志著貴州高速集團投資承建的重遵擴容工程項目貴州境全線貫通,為下一步實現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該項目由貴州高速集團投資,由貴州公路集團重遵擴容項目T7合同段和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重遵擴容項目T8合同段共同承建。
(資料圖)
桐梓隧道位于遵義市桐梓縣境內,是蘭州至海口國家高速公路重慶至遵義段(貴州境)擴容工程的一大控制性工程,單幅全長10.5公里,最大埋深約639米,屬分離式特長隧道,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為100公里/小時。該隧道也是貴州省高速公路第一長隧,其建設長度在全國同類型在建高速公路三車道隧道中居前列,是全國高速公路首個成套隧道機械化施工項目。建設期間,桐梓隧道共迎來省、市、同行業各級單位觀摩學習100多次。
自2018年4月1日正式進入實質性施工建設以來,貴州高速集團重遵擴容項目辦以“重品質遵標準”為項目管理理念,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發展思路,以信息化、機械化、科技化為抓手,充分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持續深化特長隧道品牌創建,致力于打造“平安工地”“品質工程”。
受喀斯特地貌影響,桐梓隧道建設需穿越3條斷層破碎帶,具有復雜斷層、高地應力、高瓦斯、煤層采空區及溶洞、暗河、突泥涌水等多種特殊地質風險,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極大,對項目建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
為高效破解施工難題,桐梓隧道項目采用隧道施工全工序機械化配套設備,引進C6超前地質鉆、三臂鑿巖臺車、濕噴機械手、防水板掛布一體機、液壓自行式移動棧橋等設備,實現了隧道全工序機械化配套作業,進一步提高了工效品質、工藝標準和安全管理水平。同時,項目團隊搭建了信息化管理平臺,在隧道掌子面、二襯掛布臺車、洞口等關鍵區域位置安裝了高精度攝像頭,建立了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監控量測自動預警系統、瓦斯自動監控檢測系統、智能預警機器人、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人員精準定位系統等多個安全管理系統,讓洞內施工、人員位置等情況一覽無余,實現了安全質量信息化管理工作。項目還依靠BIM技術,進一步調整施工設計方案,降低施工安全風險,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
蘭海國家高速重慶至遵義段(貴州境)擴容工程全長118.918公里,是西部地區經重慶、遵義、貴陽至珠三角腹地、西南出海口的最便捷運輸通道。項目建成通車后,重慶到遵義的通車時間將由三個小時縮短到兩個小時,將進一步完善貴州省高速公路網布局,對于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云
通訊員 劉福強 王梅 羅松
編輯 桂榕 吳一凡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