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順市紫云縣完成印度出口報關30萬美元,結束多年外貿進出口一直為零的被動局面。至此,貴州88個縣(市區)均有了進出口業務,“外貿空白縣”首次實現清零,全省縣域開放取得新進展,標志著貴州外貿經濟實現新突破取得關鍵性勝利。
今年5月,黔南州率先消除“外貿空白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會會議精神,今年以來,面對外部形式復雜多變、疫情防控等多重壓力,全省商務系統迎難而上,打響“外貿空白縣”清零攻堅戰,從強化頂層設計、創新發展方式、培育外貿主體、優化開放環境等方面共同發力,助推全省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局面。
強化頂層設計。瞄準貴州開放型經濟“一達到、三翻番”的目標,緊緊扭住外貿這個“牛鼻子”,實施外貿、外資倍增行動計劃。同時,還實施了重大項目“一企一策”“一產一策”,指導市州和縣區制定“一市州一案”“一縣區一案”,畫好開放型經濟發展全景圖、路線圖、戰略圖和作戰圖“四圖”,為市州和縣區外貿發展提供了精準化指導。
創新發展方式。采取建機制、優保障、強隊伍等措施,創新外貿發展“三字經”“四字訣”等新方法、新思路,形成“抓兩頭帶中間”“一匯編兩平臺三服務”等實操指南,組建廳級、處級、科級和市(州)、縣(市、區)“五級”外貿專員,開展駐點服務,選派9名業務骨干長期駐點服務縣(市、區)和企業,深入66個縣(市、區)、580余家企業,摸底產業、遍訪企業、提供指導,并協調海關、稅務等解決問題癥結,重點解決了一批外貿空白縣的困難和癥結。
培育外貿主體。各市(州)商務部門強化責任制定“外貿空白縣”清零計劃,倒排時間節點,層層分解目標任務,明確目標企業,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其中,黔南州商務局立足長順縣和平塘縣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潛力空間,從開放產業、通道建設、開放平臺等方面進行“拿脈診斷”,分析現狀、短板,提出下步目標、發展方向和措施建議;州(縣)商務主管部門積極跟蹤服務企業,對于有進出口潛力的企業,積極聯系提供支持,促使企業實現自營出口,促使長順縣貴州毛毛蟲特種裝備研發有限公司的移動數字配電柜產品出口到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實現出口192萬美元;平塘縣貴州立大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活體鱘魚出口到越南,實現出口22萬美元。
優化開放環境。出臺實施“黔貨黔統”計劃,培育認定8個海外倉,7家省重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新增服務貿易(服務外包)企業50家,為中小企業提供“鏈條式”服務,針對外貿空白縣提供專項服務,推動內貿企業轉成外貿企業,解決一批企業海外營銷、物流集配、售后服務等平臺短缺問題。通過項目引導、資金支持、外貿專員及外綜服企業提供服務等舉措,回歸入統78.5億元,推動一批“外貿空白縣”實現進出口數據回歸入統。
下一步,省商務廳將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穩外貿作為穩經濟增長的一項重要工作,持續優化開放環境,通過組團參加國際展會、搭建客戶對接平臺、境外營銷公共服務平臺推介、扶持品牌塑造和國際市場認證等方式,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加油助力;同時出臺促進內外一體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平臺、政策、要素、服務支撐,培育一批“內轉外”骨干企業,促進內外貿、進出口協調發展,全力助推貴州開放型經濟跑出“加速度”。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倩
編輯 申川
二審 楊靜
三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