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日前,記者從黔南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2022年,該中心為深入貫徹落實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深化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加快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和電子信息化建設,進一步規范黔南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自該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建立以來,黔南州共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項目99宗,實現農村資源變資金4.68億元。
2022年,結合黔南州實際,中心以“打造州、縣、鄉‘三級聯動’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電子網絡平臺”為目標,依托“州縣一體”信息化平臺建設,全面打通黔南州“互聯網+農村產權交易”通道,實現統一交易規則、統一平臺建設、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鑒證、統一服務標準,逐步形成農村產權交易一體化運行管理體系,農村產權交易實現全流程電子化。
為進一步建立健全黔南州縣鄉三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聯動機制,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公開、公平、公正和市場化、政府引導的原則,明確除承包農戶自發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外,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以其他方式流轉交易的,必須全部進入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進行。
為提高各縣(市)轄區內鄉(鎮)辦事處、村級農村產權進入平臺交易實操業務能力,黔南州交易中心制定《黔南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關于推進基層農村集體產權平臺交易培訓會實施方案》,開設全州各縣(市)轄區內試點鄉(鎮)辦事處、村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和咨詢點為培訓主體的培訓班,全面提高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在群眾中的知曉率,為農村經濟發展賦能。
以試點為抓手,使農村產權交易以點帶面推開。2021年12月,福泉市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福泉創新“333”模式,打造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示范,通過改革激發活力,促進鄉村振興。“荔波模式”則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要載體,全面激活閑置老房資產,流轉全村60%的耕地發展蔬菜、荷花、金線蓮、蠶桑等產業,2019年以來吸引外出務工回流就業500余人,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開創藝術扶貧新路徑。通過總結經驗,學習典型,各縣(市)分中心復制推廣改革思路,有效促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更好更快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云
編輯 桂榕
二審 陳露
三審 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