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方正富邦基金
9月4日,大科技板塊重挫下,A股三大主要股指接連下跌。截止收盤,創業板指跌4.25%。科創50指數跌超6%,成為重災區,近期熱門板塊全面熄火,光模塊(CPO)、光芯片、光通信等板塊跌幅居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零售、銀行、煤炭板塊漲幅居前,這種明顯的板塊反應出場內資金的避險情緒高漲,從高估值成長板塊向低估值防御板塊轉移的趨勢十分明顯。
對于9月4日市場回調的原因,方正富邦基金經理喬培濤稱,首先CPO、半導體大跌導致科技股普跌,恐慌情緒蔓延至全市場,其次,部分資金前期漲幅較多,近期獲利了結兌現引發市場下挫,此外,市場賺錢效應持續回落,小盤股顯著跑輸大盤股,歷史上小盤風格切換會導致市場調整。
喬培濤稱,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這波大漲驅動原因在于杠桿資金涌入,股市流動性維持充裕,資金做多熱情推動市場逐步向上。短期看,8月PMI仍處于榮枯線下方。高頻數據出口項開始轉弱,地產、消費等趨弱。資金和情緒面看市場情緒持續回升至歷史高位,融資余額創年內新高。從市場表現來看,個股分化加劇,賺錢效應走弱,市場的波動性可能會放大。
但長期來看,我們依然不悲觀,雖然宏觀壓力仍在,落在投資上仍有著力點可選,在具體方向上我們主要看好出海、新質生產力、性價比消費三條線索。這句話在過去一兩年我們反復提及,至今仍然有效,觀點仍然沒有改變,而且隨著技術進步和行業演進,行業間所表現出的結構化差異越來越驗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
看好出海是相信中國制造在全球依然有較強的競爭力,雖然有貿易戰后逆全球化的風險,但核心還是要看制造要素和管理的比較優勢,國內地產基建轉弱后變相壓低了部分要素價格(PPI一直低位徘徊),而管理優勢不管在本土還是海外建廠都依然存在,中國制造的性價比優勢無法掩蓋,從長期看中國制造更寬更遠地走向全球仍是大勢所趨。
看好新科技是相信科技仍是未來再次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發動機。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其強大的應用前景正不斷顯現,機器人、智能駕駛等本質上都是人工智能在某個細分領域具體應用的落地。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爆款應用的出現,但人工智能對我們生產生活的全方位滲透已成大勢所趨,未來投資和研究的主要著力點仍是泛人工智能方向。看好性價比消費是國內宏觀經濟度過拐點后,消費者對于未來收入預期會發生趨勢性改變,進而帶來消費偏好和消費結構的轉變,該省省該花花,可以為心情和情懷買單但不為品牌支付過多溢價成為消費新趨勢。
2021-2025年是我們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期,以地產鏈為代表的傳統行業在經濟結構中的占比會逐漸減少,在投資領域也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這些行業可能會出現因為階段性低估超跌而帶來的修復機會,但不再會成為投資的主線,可反彈但難有反轉。新質生產力、新消費、出海會成為新的投資沃土,隨著技術迭代和產業落地,不斷有新的投資機會出現。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風險提示:投研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實際持倉或未來投向保證。觀點具有時效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